淋巴瘤細胞白血病(lymphomacellleu-kemia,LCL)是淋巴瘤病程後階段淋巴瘤細胞廣泛播散至骨髓,並出現在外周血,同時伴有正常血細胞的減少,此時出現的白血... [详细]
Gasser(1955)首先報道5例兒童發生溶血性貧血,急性腎功能不全和血小板減少等綜合表現.以後對這種具有三聯綜合征者稱為溶血尿毒癥綜合征(haemolyticurae... [详细]
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又叫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癥,是指由血型抗體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它是由母嬰血型不合所致,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最常見的病因... [详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是一組B淋巴細胞功能異常亢進,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使紅細胞破壞增加而引起的貧血.有時紅細胞的破壞能被骨髓紅細胞生成... [详细]
貧血是指外周血中單位容積內血紅蛋白的濃度、紅細胞計數及血細胞比容低於相同年齡、性別和地區的正常標準.老年人貧血在臨床上常見,或原發於造血器官疾... [详细]
δ-貯存池病(δ-storagepooldisease,δ-SPD)由Weiss等於1969年首先描述,本病是一種異質性疾病,以患者有輕度出血傾向,血小板第二相聚集波異常,血小板致... [详细]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是由於α或β珠蛋白鏈氨基酸組成改變致使血紅蛋白分子結構不穩定,發生變性和沉淀,形成紅細胞內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小體),稱不穩定血... [详细]
中性粒細胞增多癥(neutrophilicgranulocytosis)是指年齡大於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外周血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於7.5×109/L和小於1個月... [详细]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簡稱真紅)是一種克隆性以紅細胞增多為主伴有白細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總血容量絕對增多,血液粘稠,臨床表現皮膚紅紫、... [详细]
當人體的止血機能發生障礙時,可引起皮膚、粘膜和內臟的自發性出血或輕微損傷後即出血不止,凡是具有這種出血傾向的疾病均可稱之為出血性疾病.出血傾向... [详细]
當人體內某一動脈發生部分或全部閉塞後,它遠端的壓力明顯下降,就會產生一種“虹吸”作用,通過動脈血管的側枝從附近血管“竊取”,從而使鄰近血管的供血... [详细]
暴發性紫癜(PurpuraFulminans)是一種可致命的出血性急癥,起病前常常有感染病史.該病起病急驟,以皮膚出血壞死、低血壓、發熱以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详细]
血小板無力癥1918年由Glanzmann首先報道本病,故本病又稱“Glanzmann病(Glanzmannthrombasthenia,GT)”,是一種遺傳性出血病.特點為血細胞對多種生理誘... [详细]
血紅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由於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異常(異常血紅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鏈合成速率異常(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所引起的... [详细]
感染性疾病是由於病人在治病期間,由於體質和抵抗病菌能力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像剛做過手術的人,不註意對刀口消毒和保護,容易被感染而不易愈合.還有... [详细]
Klippel-Trenaunay綜合征是一種先天性周圍血管疾患主要為一種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的表現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靜脈型--以靜脈異常為主包括淺靜脈... [详细]
高鐵血紅蛋白血癥(methemoglobinemia,MHb)是一組比較少見的代謝性疾病,其特點為紅細胞中高鐵血紅蛋白含量超過正常以致患者臨床上出現發紺癥狀. MHb... [详细]
髂股靜脈血栓是指髂靜脈或股總靜脈發生的累及或不累及其餘下肢靜脈或者下腔靜脈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 [详细]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患者緩慢起病,早期常無癥狀,臨床逐步出現乏力、食欲不振、腹部脹滿、盜汗和體... [详细]
原發骨髓纖維化是造血幹細胞的克隆性疾病.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並列,都屬於骨髓增殖性腫瘤.原發骨髓纖維化... [详细]
2021-12-25 15:23:00
2021-12-25 15:22:00
2021-12-25 07:03:00
2021-12-25 06:59:00
2021-12-25 04:59:00
2021-12-24 15:29:00
2021-12-25 0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