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百科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由Morehead和Keen於1864年首先報告.通常發病與上肢創傷有關.但也有上肢並無創傷史者,這些病人可伴有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腦損傷、精神性疾患等.
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病因
本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較為公認的機制是腦血管病急性發作影響到運動中樞前方的血管運動中樞,血管運動神經麻痹,引發患肢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及血管痙攣反應,末梢血流增加,產生局部組織營養障礙.從而出現水腫、疼痛,疼痛刺激又進一步經末梢感覺神經傳至脊髓,引發脊髓中間神經的異常興奮性刺激,造成血管運動性異常的惡性循環.
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症状
肩手綜合征是腦卒中後常見的並發癥.常出現患者肩關節及手部腫痛、活動受限或伴有皮色改變.其早期常表現為患手出現腫脹,產生明顯的運動受限,手指變粗,皮紋消失,皮膚呈粉紅色或紫紅色,關節活動受限表現為手被動旋後,腕背伸受限,手指間關節處於伸展位屈曲時受限,被動活動時可引起疼痛.
按照病情演變分為三期: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常伴指、腕關節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輕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動范圍受限;手部腫脹、皮膚潮紅、皮膚溫度增高等血管運動性改變;腕關節活動尤其是屈曲時疼痛加重;X線片多可見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脫鈣.
II期:營養障礙期,肩手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癥狀持續或減輕,手及上肢皮膚菲薄、皮膚溫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顯萎縮,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減輕或消失,手部血管運動性改變消失,而肌肉萎縮明顯,形成攣縮畸形;X線片可見患肢廣泛骨質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隻表現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體遠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检查
肩-手綜合征预防
一、預防
肩手綜合征的預防相當重要.一旦發生,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會嚴重影響上肢功能的恢復.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1、良肢位的擺放:要求在任何體位時都應避免腕關節的屈曲,保證腕關節盡可能處於背伸位.例如:在仰臥位時患側上肢適當外展外旋,避免上肢受壓,患側在下臥位時,使患側上肢前伸,掌心向上腕關節輕度背伸,健側臥位時,胸前放一個軟枕,患側上肢放在上面,註意墊起手腕部,保持腕關節的背伸.坐位時無論是坐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都始終保持患側上肢置於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在臂下放置一個軟枕,防止腕關節屈曲,絕不能讓患側上肢懸垂於輪椅外o
2、避免過度牽拉:被動活動關節應因人而異,患手過度被動活動可能導致關節及其周圍結構的損傷.
3、肩吊帶的應用:早期應適當應用肩吊帶,以防止肩關節脫位,並應防止肩關節的過度牽拉.
4、運動療法:患手做主動和被動運動,治療師對關節做被動活動,或者患者自己利用健手握住患手做患側上肢的上牽運動及手指腕關節的屈曲背伸運動可防止出現關節活動受限,有利於患肢的血液回流o
1、其他輔助療法.
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