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炎癥性肌病治疗
就診科室:免疫科內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支持性治療
治療周期:7-14天
治愈率:60%
常用藥品:醋酸潑尼松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預防:
1.去除可能的誘因,如風寒,濕熱等不良因素對人體的侵襲.
2.加強身體鍛煉生活規律,註意勞逸結合.
3.加強營養,預防感染.
4.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多發性肌炎-皮肌炎中醫治療方法:
(1)毒熱型:治法:清營解毒,活血止疼.
方藥:用解毒清營湯合普濟消毒飲加減.生玳瑁10g雙花炭10g、連翹15g生地炭10g丹皮15g、赤芍15g、川連10g白茅根30g生薏米30g、赤苓皮10g元胡10g、川楝子10g.分析:生玳瑁、雙花炭、連翹清熱解毒;生地炭丹皮、白茅根、赤芍涼血活血;生薏米、赤苓皮清熱利濕消腫;元胡川楝子活血理氣止痛;川連清心火.毒熱重者加人工牛黃;高熱加羚羊角粉或犀角粉;關節痛重時加雞血藤、秦艽;氣虛者加黃芪、白術、茯苓;水腫重時加車前子、澤瀉.
(2)寒濕型: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方藥:溫經通絡湯加減.黃芪30g、黨參10g、白術10g、山藥15g茯苓10g、丹參10g、雞血藤30g、鬼箭羽15g、烏蛇6g秦艽10g、桂枝10g.分析: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丹參雞血藤、鬼箭羽活血化瘀通絡;鳥蛇、秦艽祛風濕,解毒通絡;桂枝溫化寒濕.紅斑持久不退時加雞冠花、凌霄花.也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3)氣血兩虛型:治法:調和陰陽,補益氣血通絡.方藥:首烏藤15g、雞血藤15g、天仙藤15g、鉤藤10g、當歸10g、赤白芍10g、丹參15g、黃芪10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熟地10g.分析:首烏藤、雞血藤、天仙藤、鉤藤調和陰陽;當歸赤白芍、丹參、熟地養血活血;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健脾益氣.低燒時加地骨皮、銀柴胡沙參;關節疼時加秦艽;腹脹加枳殼、厚樸.
另外,還可用單方成藥.如:
①雷公藤多甙:用於激素效果不佳或減量中加用,60mg/d,3次/d口服.或昆明山海棠,每次3片,3次/d口服.
②亦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使用中成藥如人參歸脾丸、當歸丸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滋補肝腎丸、秦艽丸、全鹿丸或黃精丸、雞血藤片等.
治療原則:
1.盡早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
2.對癥和支持治療,防治各種感染;
3.血漿交換療法;
4.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
5.頑固、重癥者全身放療.
用藥原則:
1.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潑尼松(強的松))、氫化可的松、甲基氫化潑尼松(甲基強的松龍))等對大多數多發性肌炎有效,為治療本病首選,一般主張早期以大劑量沖擊,中劑量鞏固治療,時間不少於3個月,小劑量維持時間不應短於2年.
2.對於伴有潰瘍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不能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病人,以及經正規激素治療3個月,肌無力和肌痛仍無改善者,均應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甲氨喋呤),對合並惡性腫瘤者尤合適.
3.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以及血漿交換治療對本病有治療作用,但需較高的醫療費用.
4.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要註意藥物副作用,加強對癥、支持治療,對合並感染者,應盡早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一、應用皮質激素.強的松40-60mg/d頓服.病情穩定後逐步減量,病情危重者氫化考的松2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加於10%葡萄糖內靜滴.病情穩定後改為口服,調節劑量至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程度為維持量,有時達2-3年之久,療程中,應間斷使用ACTH.
二、激素大劑量短療程無效者應考慮停藥,可換用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每日100-200mg.註意副作用.苯丙酸諾龍25mg肌註2次/周,對減輕疼痛,緩解癥狀有效.
三、有吞咽困難者,應鼻飼,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呼吸道阻塞或呼吸肌麻痹者須及時氣管切開及輔助呼吸.強力寧具有激素樣作用而無其副作用,可選用.40mgV.D1次/d.
四、有條件者可行血漿交換治療.
特發性炎癥性肌病饮食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註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3、該疾病對飲食並沒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飲食即可.
特發性炎癥性肌病并发症
多發性肌炎系一種以肌無力,肌痛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肢帶肌,頸項肌,咽喉部肌群,如同時累及皮膚,稱皮肌炎,多見於20-40歲婦女,部分病人病前可有感染史,以對稱性肢體近端肌肉無力,疼痛和壓痛為主征,可累及咽肌,呼吸肌和頸肌,晚期可有肌萎縮,有的合並皮膚或內臟損害,或有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