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百科
乳腺葉狀囊肉瘤(cystosarcomaphylloides)是乳腺纖維瘤組織中纖維組織惡變而來,是上皮成分和結締組織混合的惡性腫瘤.病理學檢查可見良性上皮組織和惡性肉瘤混合存在.本病由Muller於1938年首次報道,並認為是良性腫瘤.以後有學者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及臨床發現本病並非完全良性,因而分為良性、惡性兩類,並出現同義名詞數十種.1982年WHO依據組織學分類原則,把該腫瘤改名為乳腺葉狀腫瘤,並分為良性、臨界性病變和惡性三類.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體內雌激素水平失調有關.有報道認為,月經初潮前後內分泌功能為不穩定階段,性成熟早期及老年不同階段的婦女,內分泌均發生重大變化,容易產生不協調.其中,雌激素分泌增多為葉狀囊肉瘤發生的基礎,故內分泌因素在病因學中有很大關系.
二、發病機制
乳腺葉狀囊肉瘤的病理特點為:
1.大體形態腫瘤體積差別較大,小的直徑2~3cm呈結節狀,大者可為40~50cm的巨塊,惡性腫瘤又較良性瘤體積略大.腫瘤邊緣也較清楚,無真正的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在壞死區或脂肪肉瘤瘤樣變區則帶黃色.約1/3的病例腫瘤有囊腔,囊內有清澈或血性液體.更常見的是多個息肉狀腫物充塞瞭囊腔,造成腫瘤切面的裂隙狀態.腫瘤質軟如肉,其中也有較硬的部分,有時可有骨和軟骨化生.
2.組織形態瘤組織由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兩種成分構成,隻是纖維組織成分增生更加活躍,構成腫瘤的主要成分.細胞排列密集,核肥大深染,似纖維肉瘤或低度惡性纖維肉瘤.在同一腫瘤中的不同切片,或同一切片的不同區域纖維細胞的密度和分化程度可以很不相同.少數病例間質成分中尚可發現分化程度不同的脂肪組織,黏液組織,甚至軟骨等.診斷本病除上述成分外,必須發現有上皮細胞成分,否則和乳腺肉瘤難於區別.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症状
一、癥狀
最常見臨床表現為局部無痛性腫塊,患者幾乎都因為發現腫塊而就醫.也有少數病人有刺痛或輕度脹痛.在臨床查體時一般可觸及l~3cm腫塊.文獻報道腫塊最大者可達40~50cm,質地可硬可軟,多數為單側發生,雙側者極少.病程1個月至l0餘年不等,最長可達成40餘年,平均4.5年.腫瘤生長一直是緩慢的,但大多數是一向緩慢而近期迅速增大,而腫瘤生長的快慢和良惡性關系不大.瘤體雖然可以很大但與周圍組織及皮膚無粘連,個別病例可因瘤體巨大使局部皮膚變薄、發亮、充血,甚至因壓迫而形成潰瘍.乳頭被推移,但很少發生回縮或溢液.少數病人可有腋窩淋巴結腫大,但也通常沒有轉移.
在臨床上凡遇到乳內巨大腫瘤者應首先考慮本病之可能.查體時可見瘤灶多很大,許多病人甚至占據全乳,腫塊呈圓形或分葉狀,表面不平,質地堅韌,有時可有彈性感或囊性感,界限清楚,活動性好,少數腫塊有壓痛,患側腋淋巴結因增生反應可觸及,但罕見轉移.鉬靶X線檢查見邊緣清楚的球形或橢圓形致密影,大的腫瘤亦可呈波浪形或多囊形;B超檢查有球形或囊實性混合聲影;動脈和乳房皮下靜脈造影,腫塊有明顯的血液供應和皮下靜脈擴張等.根據上述表現診斷應無困難.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检查
一、檢查
1、穿刺細胞學檢查對本病的輔助診斷可靠性較小,因為腫瘤不同部位的間質細胞增生和異型的程度不同,所以很難作出準確的診斷.
2、手術中冰凍切片切除標本後,可在2~3個不同部位切取2~3塊瘤組織,然後作連續切片檢查,一般不易漏診.
1、X線鉬靶片小的腫瘤可見邊緣清楚的球形橢圓形或有分葉的均勻致密影,邊緣光滑,沒有毛刺現象;大的腫瘤外形呈波浪形或多囊形,偶見鈣化.與癌腫不同的地方是皮下脂肪層仍完整.
2、超聲波檢查腫瘤較大,呈分葉低回聲,邊界清楚.因病變邊緣光滑,超聲常有側緣聲束衰減征象.有時很難與周圍葉狀分佈的脂肪組織相區別.腫瘤後回聲減弱、增強或不變.囊變區充滿液體,表現為無回聲的裂隙狀腔隙.
3、液晶熱圖檢查瘤體區域皮溫較高,和周圍正常組織皮溫可相差3℃以上.
4、血管造影可行動脈和乳房皮下靜脈造影,可見腫瘤有明顯的血液供應和皮下靜脈擴張.
二、鑒別
臨床上乳腺葉狀囊肉瘤應註意與乳腺癌、乳腺纖維和惡性肉瘤相鑒別.
1、乳腺癌
(1)葉狀囊肉瘤病程長,生長緩慢,而乳腺癌病程較短.
(2)葉狀囊肉瘤多數體積較大,凹凸不平,呈結節分葉狀,部分實質如橡皮樣有彈性,部分呈囊性.而乳腺癌體積較小,無分葉,質地較硬,無囊性,無彈性.
(3)葉狀囊肉瘤周界清楚,僅少數向周圍間質胸肌浸潤.而乳腺癌邊界不清,可向周圍組織浸潤.
(4)葉狀囊肉瘤系膨脹性生長與皮膚不粘連,由於瘤體大影響靜脈回流,大多數表面有靜脈曲張,隨著腫瘤增大,皮膚張力大而菲薄,光滑呈水狀,有時可引起壓迫性壞死.而乳腺癌為浸潤性生長可與皮膚粘連,出現橘皮樣變,表面靜脈曲張不多見.
(5)葉狀囊肉瘤乳頭正常,但可有推壓移位,乳頭溢液少見.而乳腺癌位於乳暈下,多數與乳頭粘連,乳頭抬高或內陷.
(6)分葉狀囊肉瘤腋窩淋巴結轉移較少見,而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較常見.
2、乳腺纖維瘤
(1)乳腺纖維瘤初起時生長較快,以後生長逐漸緩慢.而葉狀囊肉瘤開始較為緩慢,以後突然長大,有的病例生長較為迅速,在幾個月內增長為很大.
(2)乳腺纖維瘤體積較小,不超過5cm,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均勻一致,無分葉.而葉狀囊肉瘤體積大多為10~20cm,表面凹凸不平,有分葉,質地不均勻.
(3)乳腺纖維瘤可為多發性的,也可為單發的,而葉狀囊肉瘤多為單發.
(4)乳腺纖維瘤多發生在青年婦女,50歲以上較為少見,而葉狀囊肉瘤不僅在中青年婦女可見,而在老年婦女亦可見到.
3、惡性肉瘤主要依據病理檢查進行鑒別.
乳腺葉狀囊肉瘤 乳腺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囊性肉瘤预防
一、預防
疾病發生的前兆:
1、無痛性腫塊:多發生在乳房上半部,多為單個腫塊,極少數可見同一乳房內多個病灶,腫塊形態差異較大,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質地偏硬.
2、乳房皮膚改變:乳腺腫瘤表面皮膚改變與腫塊部位深淺和侵犯程度有關.腫塊小,部位深,皮膚多無改變,腫塊大,部位淺,較早於皮膚粘連,使皮膚呈現凹陷,稱“酒窩癥",如果腫瘤細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皮膚水腫,形成橘皮樣變,已屬乳腺腫瘤晚期.
3、乳頭溢液:乳頭溢液有多種原因,以大導管或管內癌多見.
4、乳頭和乳暈異常:當病灶侵犯到乳頭或乳暈時,乳腺纖維組織和導管系統可因腫瘤侵犯而縮短,牽連乳頭,使乳頭偏向腫瘤一側,病變進一步發展可使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有時因乳房內纖維組織萎縮,使整個乳房抬高,臨床可見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濕疹樣癌則乳頭成糜爛狀,常有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