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不用是指癱瘓,輕則肢節緩弱,重則四肢痿廢不能運動的疾患.本病多因肺胃傷津,肝腎陰虛,濕熱浸淫,寒濕浸淫,脾胃氣虛,腎陽虛寒,瘀血阻絡,肝鬱血虛所致... [详细]
失榮是發生於頸部、耳後的巖腫.與現代醫學稱的頸部淋巴轉移癌或惡性淋巴瘤類似.... [详细]
神思間病泛指精神、神經活動(特別是思維意識活動)失常一類病證.... [详细]
腎疳是五臟疳之一.出《小兒藥證直訣》.又名骨疳、急疳.... [详细]
濕痹是痹病中的一種.《內經》名之曰著痹(《素問・痹論》:“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又名肌痹.表現為關節疼痛.濕痹是臨床以關節,肌肉痛和肢體(以上下肢為主... [详细]
屍厥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狀如昏死,患者呼吸微弱,脈象極細,或毫不應指,故乍看似死,須認真診察和及時搶救.... [详细]
三痹是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種痹證的合稱.《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即是說... [详细]
少腹如扇是指語出《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癥並治》.指妊娠六、七個月間,下腹部自覺寒冷,如被扇子所扇.... [详细]
指由於陰寒內盛,陽氣耗傷,以致神氣不藏而出現幻覺、幻視、神志異常、呢喃亂語,或大汗淋漓等癥狀.指男子因性交後出現虛脫的癥狀,俗也稱作脫陽.... [详细]
脫疽指發生於足趾或手指處之疽.臨床以足趾為多見.亦名脫癰、脫骨疽、脫骨疔、敦癰、甲疽、蛀節疔、蜣螂蛀.出《劉涓子鬼遺方》卷四.因患病日久不愈可使... [详细]
腎癰是癰腫之發於腎經募穴京門穴處者.《聖濟總錄》卷一百二十八:“京門隱隱而痛者,腎疽也;上肉微起者,腎癰也.”... [详细]
中醫病癥名.指因痰盛氣閉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癥.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經常動不動就猛烈咳嗽一番,導致有... [详细]
天柱倒是指頸項軟弱無力,頭向下垂的體徵,多見於小兒發育不全.或年老體弱者.若見於病久,是腎氣大虛,精神氣血俱衰之侯.... [详细]
體質性低血壓又稱原發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女性,往往具有傢族遺傳史.一般可無自覺癥狀,僅在體檢時偶然發現,但也有體質性低血壓的人,可出現精神疲... [详细]
嘔吐物中混有糞便.是由於胃腸阻滯,陰陽錯亂,清濁混淆而出現.可見於腸梗阻等疾患.... [详细]
聤耳,以耳內腫痛劇烈,赤熱流膿為主要表現的中醫病證.又稱膿耳.相當於西醫的化膿性中耳炎.聤耳常見證型有:①風熱邪毒型聤耳.②肝膽火盛型聤耳.③腎陰虧... [详细]
脫囊是指起始寒熱交作,囊紅睪丸腫,皮膚濕裂,隔日即黑,間日腐穢,不數日間,其囊盡脫.... [详细]
胎盤一般是在胎兒從產道娩出以後5―15分鐘左右,最晚不超過30分鐘娩出體外,此時如果出現胎盤沒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宮內部的現象被稱為胎盤殘... [详细]
痰毒屬於癰的范疇,是指氣血為痰毒之邪壅塞不通而成.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生於頜下的稱托腮癰,位於耳垂下,下頜角後方的又稱耳根毒,病... [详细]
溫虐是瘧疾的一種.臨床以先熱後寒(或無寒但熱)為主證.又有風傷衛瘧、陽明癉瘧等名稱.... [详细]
2021-12-25 15:23:00
2021-12-25 15:22:00
2021-12-25 07:03:00
2021-12-25 06:59:00
2021-12-25 04:59:00
2021-12-24 15:29:00
2021-12-25 0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