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治疗
經腦脊液檢查初步確診後,應盡快由靜脈給予適當、足量的抗生素,以殺菌藥物為佳,並根據病情按計劃完成全部療程,不可減少藥物劑量與改變給藥方法.始終不能明確病原菌者,多由於診斷未明時曾不恰當使用抗生素所致.如在流腦流行季節,年長兒童一般應先考慮系腦膜炎雙球菌所致,如有瘀點、瘀斑則更可疑.可先用青黴素、氨芐青黴素、磺胺治療,再根據反應高速用藥.病原菌未確定的散發病例,尤其嬰幼兒,應先按病原未明的化腦治療,特明確病原菌之後,再更改藥物.目前多主張用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三嗪噻肟、頭孢氨噻肟或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肟.
治療效果滿意時,體溫多於3天左右下降,癥狀減輕,腦脊液細菌消失,細胞數明顯減少,其它生化指標亦有相應好轉,此時可繼用原來藥物治療,二周後再復查腦脊液.如治療反應欠佳,需及時腰穿復查,觀察腦脊液改變,以確定所用藥物是否恰當,再酌情調整治療方案.
鑒於化腦是一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預後與治療密切相關,故應嚴格掌握停藥指征,即在完成療程時癥狀消失、退熱一周以上,腦脊液細胞數數少於20×106/L,均為單核細胞,蛋白及糖量恢復正常(流腦停藥指征見另章節).一般情況下,完全達到這些標準,少需8~10天,多則需1月以上,平均2~3周左右.
病兒年齡對抗生不經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年長兒童患流感桿菌腦膜炎較少,新生兒化腦大多數是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藥物.一般主張用一般氨其糖類藥物甙類青黴素,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對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而青黴素對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均有效.也可選用氨芐青黴素這一廣譜抗生素代替青黴素,耐藥菌株可用按芐青黴素加頭孢氨噻肟.新生兒尤其未成熟兒一般忌用氯黴素,因其肝、腎發育尚未成熟,對氯黴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尚不健全,易引起中毒,表現為“灰嬰綜合征",甚至休克死亡.
保證藥物在腦脊液中達到有效濃度:首先應選用易於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使腦脊液中抗生素濃度超過抑菌濃度10倍以上.並要註意給藥方法及用藥劑量.氯黴素、磺胺嘧啶、靜註甲氧芐氨嘧啶(TMP)能較好到達腦脊液,保持有效的抗菌濃度,特別是氯黴素也較多通過發炎的腦膜.腦膜通透性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正常,因而繼續進入腦脊液的藥量亦隨之減少.為保證治療效果,需大劑量由靜脈給藥,直到療程結束,不可中途減量及改變給藥方法.
紅黴素養、羧芐青黴素、萬古黴素、1~2代頭孢菌素、氨基糖酐類抗生素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能較差.
如果選用的藥物能很好通過血腦屏障,原則上不需鞘內註射,以免出現不良反應及增加病兒痛苦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藥不易到達腦脊液,可采用鞘內或腦室註射給藥.對延誤診治的嬰兒晚期化腦,腦脊液外觀有膿塊形成,或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時,加用鞘內註射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根據抗生素在腦脊液中存留時間,每日或隔日註射一次,一般連用3~5次,直到腦脊液轉為清晰,細胞數明顯下降,細菌消失.對葡萄糖球菌或少見細菌存在,或鞘註3~5次後腦脊液仍呈明顯炎癥改變時,則可延長鞘內註射時間,甚至可連續給7~10次.進行鞘內註射時,藥物必須稀釋至一定濃度,可用抽出之腦脊液或生理鹽水稀釋,需註意註入液量應略少於放出之腦脊液量.註射速度應緩慢.
腦室內註藥:由於存在血腦屏障及腦脊液單向循環,對並發腦室膜炎病兒采用靜脈及鞘內註射,藥物很難進入腦室,腦室液中抗生素濃度亦不易達到最小抑菌濃度的50倍,故近年有人主張腦室註藥以提高療效.對顱內壓明顯增高及腦積水病兒,采用側腦室穿刺註藥,同時還可作控制性腦脊液引流減壓.
除流腦外,過去在化腦診斷明確後多主張常規使用氫化可的松、2~5日後改口服強的松至10~20日,以期減少顱內炎癥粘連,並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化腦雖無直接治療作用,但使用後有利於退熱及緩解顱內高壓、感染中毒等癥狀,但嚴格的對照觀察無論在減少病死率或後遺癥,均未見明顯效果.
對癥處理某些癥狀可並發癥能直接危及病兒生命,應及時處理.
控制驚厥:頻繁驚厥必須控制,以免發生腦缺氧及呼吸衰竭.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顱內壓增高和低鈣.除用脫水藥降低顱壓,常規補鈣外,對癥治療采用安定、水合氯醛、副醛、苯巴比妥等藥物抗驚厥,亦很必要.
減低顱內壓.
搶救休克及DIC.
確診後用3%鹽水6ml/kg緩慢滴註,可提高血鈉5mmol/L,若仍不能糾正,可再給3~6ml/kg.同時應限制入量,每日800~900ml/m2,給液成分與一般維持液相同.由於大量應用鈉鹽,必然增加鉀和鈣離子的丟失,必須註意補充.
大量液體積聚可使顱內壓增高,除引起癥狀外,還可壓迫損傷腦組織,影響遠期預後,且積液發生與感染有關,有時液體本身即為膿性,如不穿刺引流,很難自行吸收.穿刺放液應根據以下情況處理:①顱骨透照度驗陽性得,可行穿刺以確定積液性質.②積液量不多,非膿性,蛋白含量不高,臨床無顱壓增高表現,治療經過順利者,不再穿刺,定期透照復查,大多數病兒在1~2個月內積液自行吸收.~硬腦膜下積液有明顯炎性改變時,可診斷為硬膜下積膿.積液量較多,同時有顱內壓增高癥狀;蛋白會計師高,色發黃,③硬膜下積膿時均應穿刺放液.開始每日或隔日穿刺1次.每次放液量,每側以少於30ml為宜,兩側總量一般不超過60ml.1~2周後酌情延長穿刺間隔時間,減少穿刺次數,直到癥狀消失.④個別病兒雖經反復穿刺放液及長期觀察,積液量仍不減少,顱內高壓的表現或局灶性大腦功能受損的癥狀和體征都不減輕,過去主張用手術摘除囊膜,以免腦組織受壓,引起腦萎縮或神經系統後遺癥.但近甘餘年來未見有手術摘膜報導.相反,個別多次放液不愈的患兒,經保守觀察數月,往往積液可自行吸收終至痊愈.⑤有硬膜下積膿時,可進行局部沖洗,並註入適當抗生素(劑量參考鞘內註射藥量)及地塞米松1mg/次.
病室應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對急性期病兒需嚴密守抗觀察,定期測呼吸、脈搏、血壓、觀察尿量、呼吸狀況、瞳孔變化,以便早期發現休克及腦疝.化腦病兒急性期入量應控制在1000~1200ml(m2·d),即正常生理需要量的75%.既要保證患兒入量,又要避免輸液量過多加重腦水腫.合並脫水者,應按損失量補充,否則影響腦灌註.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饮食
一、蓮花粳米粥用料]蓮花10克,粳米100克,蜂蜜適量.
制作]蓮花陰幹,研末備用.先將粳米煮作粥,將熟時放入花末,蜂蜜調勻,空腹食用.
功效]有助於流行性腦膜炎病人康復.
二、銀耳紅棗粥用料]銀耳30克,紅棗10枚.
制作]燉服,每日1次.
功效]有助於流腦的治愈.
三、核桃紅棗湯用料]核桃仁100克,紅棗12枚,冰糖適量.
制作]把兩者加冰糖燉服,每日1劑,直至痊愈.
功效]補腦益智,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飲食原則紅豆、蕓豆、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營養豐富.
加蘑菇丁、胡蘿卜丁、葡萄幹制成的小米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可提高免疫力.
蘋果、獼猴桃、香蕉、酸奶.每天午飯前一小時食用以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
花生米,每天生吃200粒紫色、小粒花生米可以提供優質維生素E,還可補血.
糖,避免吃精制糖,含大量淀粉,能量堆積,使大腦氧化快.
罐裝沙丁魚、咸魚等加工食品:含防腐劑,高鹽,增加體液滲透壓,增加腦負擔.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并发症
化膿性腦膜炎的常見並發癥包括硬腦膜下積液,積膿,腦膿腫,腦梗死,靜脈竇血栓形成等顱內化膿性感染性疾病以及細菌性心內膜炎,肺炎,化膿性關節炎,腎炎,眼睫狀體炎甚至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顱外病變,後遺癥包括癲癇,腦積水,失語,肢體癱瘓以及腦神經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