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百科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簡稱化腦),系由各種化膿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癥.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常見.自使用抗生素以來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兒嚴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腦膜炎雙球菌引起者最多見,可以發生流行,臨床表現有其特殊性,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病因
發病原因:
化膿性腦膜炎可由任何化膿性細菌引起,最常見的致病菌為腦膜炎雙球菌,嗜血流感桿菌和肺炎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門菌及綠膿桿菌等,其他較為少見,新生兒腦膜炎以大腸桿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開放性顱腦損傷所引起的多數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感染途徑:
由鄰近的化膿性病灶所引起的,包括鼻旁竇炎,中耳炎,乳突炎,扁桃體炎,頸部的化膿性病灶,顱骨骨髓炎,硬腦膜外,硬腦膜下膿腫以及腦膿腫等.
由顱腦損傷所引起的,包括開放性顱腦損傷和顱底骨折等.
由遠離的化膿性病灶經血行感染所引起的,包括細菌性心內膜炎,肺部的化膿性感染,菌血癥以及其他遠處的化膿性病灶.
某些先天性的病變,如腦膨出或脊膜,脊髓膨出破潰時,感染也可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皮樣囊腫如果與外界相溝通時,也可引起直接感染.
由於神經外科手術後感染所引起,包括顱腦和脊髓的手術.
發病機制各種致病菌所致的化膿性腦膜炎的病理變化大體上相似,早期隻有大腦表面的血管擴張,充血,隨之炎癥迅速沿蛛網膜下腔擴展,且有大量膿性滲出物覆蓋於腦表面和沉積於腦溝,腦池和腦的基底部,有時炎癥也可波及腦室內,膿液的顏色與致病菌種類有關,如腦膜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變形桿菌的膿液常為灰或黃色,肺炎雙球菌膿液為淡綠色,綠膿桿菌的膿液為草綠色等,發病數周後,由於腦膜粘連致使腦脊液的吸收障礙和循環受阻,從而引起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腦積水,如並發腦動脈炎,可引起腦缺血或腦梗死,此外,還可引起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硬腦膜外膿腫,硬腦膜下膿腫或腦膿腫等,顯微鏡下可見腦膜甚至室管膜及脈絡叢有炎癥細胞浸潤,以多形核白細胞為主,有時還可發現致病菌,此外,還可見腦膜及腦皮層的血管充血或血栓形成,腦組織有水腫,神經元變性及神經膠質細胞增生等表現.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症状
化膿性腦膜炎的癥狀抽搐單癱耳聾煩躁不安復視高熱高熱寒戰昏迷昏睡肌肉酸痛各種細菌所致化腦的臨床表現大致相仿,可歸納為感染、顱壓增高及腦膜刺激癥狀.其臨床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兒的年齡.年長兒與成人的臨床表現相似.嬰幼兒癥狀一般較隱匿或不典型.
兒童時期化腦發病急,有高熱、頭痛、嘔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癥狀.起病時神志一般清醒,病情進展可發生嗜睡、譫妄、驚厥和昏迷.嚴重者在24小時內即出現驚厥、昏迷,體檢可見患兒意識障礙、譫妄或昏迷、頸強直、克氏征與佈氏征陽性.如未及時治療,頸強直加重頭後仰、背肌僵硬甚至角弓反張.當有呼吸節律不整及異常呼吸等中樞性呼吸衰竭癥狀,並伴瞳孔改變時,提示腦水腫嚴重已引起腦疝.皰疹多見於流腦後期,但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腦膜炎亦偶可發生.
嬰幼兒期化腦起病急緩不一.由於前囟尚未閉合,骨縫可以裂開,而使顱內壓增高及腦膜刺激癥狀出現較晚,臨床表現不典型.常先以易激惹、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食欲減低開始,然後出現發熱及呼吸系統或消化系統癥狀,如嘔吐、腹瀉輕微咳嗽.繼之嗜睡、頭向後仰、感覺過敏、哭聲尖銳、眼神發呆、雙目凝視,有時用手打頭、搖頭.往往在發生驚厥後才引起傢長註意和就診.前囟飽滿、佈氏征陽性是重要體征,有時皮膚劃痕試驗陽性.
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的臨床表現顯然不同.起病隱匿,常缺乏典型癥狀和體征.較少見的宮內感染可表現為出生時即呈不可逆性休克或呼吸暫停,很快死亡.較常見的情況是出生時嬰兒正常,數日後出現肌張力低下、少動、哭聲微弱、吸吮力差、拒食、嘔吐、黃疸、發紺、呼吸不規則等非特異性癥狀,發熱或有或無,甚至體溫不升.查體僅見前囟張力增高,而少有其他腦膜刺激征.前囟隆起亦出現較晚,極易誤診.唯有腰穿檢查腦脊液才能確診.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检查
化膿性腦膜炎檢查項目腦脊液病原體檢查(CSF)腦脊液常規檢驗(CSF)腦脊液細胞分類計數腦脊液細菌培養腦脊液壓力尿常規血常規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貧血常見於流感桿菌腦膜炎.
血培養: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療者可得陽性結果.能幫助確定病原菌.
咽培養:分離出致病菌有參考價值.
瘀點塗片:流腦患兒皮膚瘀點塗片查見細菌陽性率可達50%以上.
腦脊液可見典型化膿性改變:其外觀混濁或稀米湯樣,壓力增高.鏡檢白細胞甚多,可達數億/L,其中定量常在150mg/L以下.糖定量不但可協助鑒別細菌或病毒感染,還能反映治療效果.蛋白定性試驗多為強陽性,定量每在1g/L以上.將腦脊液離心沉淀,作塗片染色,常能查見病原菌,可作為早期選用抗生素治療的依據.
利用免疫學技術檢查:患兒腦脊液、血、尿中細菌抗原為快速確定病原菌的特異方法.特別是腦脊液抗原檢測最重要.
對流免疫電泳(coumter-immunoectrophoresis,CIE):此法系以已知抗體(特定的抗血清)檢測腦脊液中的抗原(如可溶性莢膜多糖,特異性高,常用作流腦快速診斷,也用以檢查流感桿菌、肺炎鏈球菌等,陽性率可達70%~80%).
對腦膜炎雙球菌與流感桿菌檢測結果與用CIE方法所測結果相似.但對肺炎鏈球菌敏感性較差.此法較CIE敏感,但有假陽性可能.
用熒光素標記已知抗體,再加入待檢抗原(如腦脊液、血液標本),然後用熒光顯微鏡觀察抗原抗體反應.此法特異性高、敏感性強,可快速作出診斷,但需一定設備.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鱟蛛溶解物試驗.
正常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量很低,IgM缺乏.化腦患兒IgM明顯增高,如大於30mg/L,基本可排除病毒感染.
正常腦脊液LDH平均值:新生兒53.1IU,乳兒32.6IU,幼兒29.2IU,學齡28.8IU.LDH同功酶正常值,新生兒LDH127%,LDH235%,LDH334%,LDH243%,LDH51%.出生1個月後,LDH137%,LDH232%,LDH328%,LDH42%,LDH51%.化腦病兒LDH值明顯升高,同功酶中LDH4及LDH5明顯上升.
正常腦脊液乳酸平均仁政為159mg/L細菌性腦膜炎都超過200mg/L,而無菌性腦膜炎都高於250mg/L.將腦脊液中乳酸值>350mg/L定為細菌性腦膜火診斷標準,無假陽性與假陰性.乳酸不高常可排除化腦.
化膿性腦膜炎 G00.901 化腦预防
小兒預防:
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註意保暖,多見陽光,多吸新鮮空氣,進行必要的戶外活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並少與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觸,以盡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生.這點對於減少肺炎球菌腦膜炎的復發極為重要.
新生兒腦膜炎的預防則與圍生期保健有關,應徹底治療產婦感染.新生兒如果暴露在嚴重污染環境中,則應使用抗生素預防.
成人預防: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防止病邪的侵入.
2、預防各種傳染病,流行期前做好預防接種.
3、早期發現疾病,並進行積極治療.
4、與患兒密切接觸的兒童可服用預防藥.如每天食用生大蒜2瓣~5瓣,連食1周;或以蒲公英、板藍根、金銀花各30克,煎服,連服5日;或利福平,每日20毫克/公斤,服用4天.
5、流行期間要加強預防宣傳工作,少到公共場所,外出時要戴口罩,並用淡鹽水漱口.
6、積極治療鄰近部位化膿性病灶,開放性顱腦損傷和顱底骨折行神經外科手術時,應註意無菌操作及合理的抗炎治療,有助於預防化膿性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