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功能不全治疗
首先根據病因給予相應的處理.
(一)心原性昏厥發作的治療心原性昏厥大多數較短暫,但有反覆發作的可能.治療應包括預防發作.昏厥發生於心臟排血受阻者,經臥位或胸膝位休息、保暖和給氧後,常可緩解.由於房室瓣口被血栓或腫瘤阻塞者,發作時改變體位可能使阻塞減輕或發作中止.由嚴重心律失常引起者,應迅速控制心律失常(參見[心律失常]).徹底治療在於去除病因,如手術解除流出道梗阻、切除血栓或腫瘤、控制心律失常發作等.
(二)心原性休克的治療參見[休克]和[心肌梗塞].
(三)急性肺水腫的治療急性肺水腫為內科急癥之一,病情危急,治療必須及時並有速效.
1.治療原則一降低左房壓和(或)左室充盈壓;二增加左室心搏量;③減少循環血量;四減少肺泡內液體滲入,保證氣體交換.
2.具體措施
(1)使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兩腿下垂,使下肢靜脈迴流減少.
(2)給氧:肺充血與肺順應性降低,使肺水腫患者呼吸作功與耗氧量增加,而粘膜充血、水腫又妨礙瞭氣體在終末呼吸單位交換.面罩給氧較鼻導管給氧效果好.加壓給氧不僅能糾正缺氧,還可通過增高肺泡和胸腔內壓力,減少液體滲入肺泡內和降低靜脈回心血量.同時靜脈迴流受阻還使周圍靜脈壓增高,有利於液體自血管內漏入組織間隙,循環血量也因此減少.但肺泡內壓力過高可能影響右心室搏出量,引起心搏量減少,血壓降低.此時宜調整給氧的壓力,縮短加壓給氧的時間,延長間歇時間,以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3)鎮靜:靜脈註射3~5mg嗎啡,可迅速擴張體靜脈,減少靜脈回心血量,降低左房壓.還能減輕煩躁不安和呼吸困難,降低周圍動脈阻力,從而減輕左室後負荷,增加心排血量.皮下或肌肉註射在周圍血管收縮顯著的病人,不能保證全量吸收.
(4)舌下或靜脈滴註硝酸甘油可迅速降低肺楔嵌壓或左房壓,緩解癥狀的效果常很顯著,但有引起低血壓可能.確定收縮壓在13.3kPa(100mmHg)或以上後,舌下首劑0.3mg,5min後複查血壓,再給0.3~0.6mg,5分鐘後再次測血壓.如收縮壓降低至12kPa(90mmHg)或以下,應停止給藥.靜脈滴註硝酸甘油的起始劑量為10μg/min,在血壓測定監測下,每5min增加5~10μg/min,直至癥狀緩解或收縮壓下降至12kPa(90mmHg)或以下.繼續以有效劑量維持靜脈滴註,病情穩定後逐步減量至停用,突然中止靜滴可能引起癥狀反跳.
(5)靜脈註射呋塞米40mg或依他尼酸鈉50mg(以50%葡萄糖液稀釋),前者在利尿作用開始前即可通過擴張靜脈系統降低左房壓,減輕呼吸困難癥狀.給藥後15~30min尿量開始增多,60min達高峰,大量利尿減少血容量,可進一步使左房壓下降.對血壓偏低的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或主動脈狹窄引起的肺水腫應慎用,以免引起低血壓或休克.
(6)其它輔助治療:一靜脈註射氨茶堿0.25g(以50%葡萄糖40ml稀釋,15~20min註完)可解除支氣管痙攣,減輕呼吸困難.還可能增強心肌收縮,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肺動脈和左房壓.二洋地黃製劑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肺水腫有顯著療效.洋地黃減慢房室傳導,使室率減慢,從而改善左室充盈,降低左房壓.靜脈註射毛花甙C或地高辛,對一周內未用過地高辛者首次劑量毛花甙C0.6mg,地高辛0.5~0.75mg;一周內用過地高辛者則宜從小量開始.洋地黃製劑靜脈註射可使阻力血管收縮,後負荷增高,因而較少用於呈竇性心律的肺水腫患者.③高血壓性心臟病引起的肺水腫,靜脈滴註硝普鈉,可迅速有效地減輕心臟前後負荷,降低血壓.用法15~20μg/min開始,每5min增加5~10μg/min,直至癥狀緩解,或收縮壓降低到13.3kPa(100mmHg)或以下.有效劑量維持至病情穩定,以後逐步減量、停藥.突然停藥可引起反跳.長期用藥可引起氰化物和硫氰酸鹽中毒,因而近年來已漸被硝酸甘油取代.酚妥拉明靜脈滴註0.1~1mg/min,也有迅速降壓和減輕後負荷的作用,但可致心動過速,且降低前負荷的作用較弱,近年來已較少採用.四伴低血壓的肺水腫患者,宜先靜脈滴註多巴胺2~10μg/kg/min,保持收縮壓在13.3kPa(100mmHg),再進行擴血管藥物治療.伍靜脈穿刺放血300~500ml,可用於上述治療無效的肺水腫患者,尤其是大量快速輸液或輸血所致的肺水腫.
急性心功能不全饮食
宜食的食物:
1)糧食類: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高粱.
2)豆類:豆漿、豆腐等.
3)禽、畜肉類:雞肉、鴨肉、豬肉、牛肉.
4)油脂類:植物油為主,動物油少用.
5)水產類:淡水魚及部分含鈉低的海魚.
6)奶、蛋類:牛奶(250毫升),雞蛋或鴨蛋.
7)蔬菜類:含鈉量高者除外.
8)水果:各種新鮮水果.
9)調味品:醋、糖、胡椒.
急性心功能不全并发症
1、急性肺水腫:急性肺水腫是肺毛細血管壓進一步升高,肺毛細血管滲出血漿成份,使肺組織間隙、肺泡和細支氣管內充滿液體成份而形成的一種危象.臨床上多見於急起的瀰漫性心肌損害,如廣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急性機械性阻塞,如嚴重瓣膜狹窄、心房粘液瘤;急起的心臟容量負荷過重,如瓣膜穿孔損傷,腱索斷裂,室間隔穿孔,主動脈竇破裂,靜脈輸血、輸液過多、過快;急性心室舒張受限,如急性大量心包積血積液;嚴重心律失常等.
2、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60歲以上的人有1%的發生率.心房顫動患者死亡率較無房顫者高1.5~1.9倍.心房顫動的發生與年齡和所患的心血管疾病類型有關,而心功能不全是最易並發心房顫動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功能不全伴發心房顫動發生栓塞性併發癥如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明顯增加.
3、心源性休克:由於心臟排血功能低下導致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稱為心原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心排血量減少突然且顯著時,機體來不及通過增加循環血量進行代償,但通過神經反射可使周圍及內臟血管顯著收縮,以維持血壓並保證心和腦的血供.臨床上除一般休克的表現外,多伴有心功能不全,體循環靜脈瘀血,如靜脈壓升高,頸靜脈怒張等表現.
4、心臟驟停:為嚴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心臟驟停或心原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發病期、心臟停搏和死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