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 脫臼
關節脫位 脫臼百科
關節脫位(dislocationofjoints)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關節脫位 脫臼
關節脫位 脫臼病因
肘關節脫位(40%):
肘關節脫位是肘部常見損傷,多發生於青少年,成人和兒童也時有發生.由於肘關節脫位類型較復雜,常合並肘部其他骨結構或軟組織的嚴重損傷,如肱骨內上髁骨折、尺骨鷹嘴骨折和冠狀突骨折,以及關節囊、韌帶或血管神經束的損傷.多數為肘關節後脫位或後外側脫位.
肩關節脫位(25%):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岡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髖關節脫位(25%):
本病是一種嚴重損傷,因為髖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脫位.在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且常合並其他部位或多發損傷.因此患者多為活動很強的青壯年.一般分為前、後及中心脫位3種類型.脫位後股骨頭位於Nelaton線(髂骨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之前者為前脫位.脫位於該線之後者為後脫位.股骨頭被擠向中線,沖破髖臼而進入骨盆者為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中以後脫位最為常見.這種損傷應按急診處理,復位越早效果越好.
關節脫位 脫臼
關節脫位 脫臼症状
關節脫位的癥狀:
關節疼痛踝關節疼痛膝關節疼痛骶髂關節疼痛第1蹠趾關節疼痛和腫大關節積液關節腔內出血關節扭傷關節囊損傷關節囊松弛
關節脫位隻有當關節囊、韌帶和肌腱等軟組織撕裂或伴有骨折時方能發生脫位.具有一般損傷的癥狀和脫位的特殊性表現.受傷後,關節脫位、疼痛、活動困難或不能活動.如果力量足夠,幾乎任何骨頭都能從其關節處被拉開和碰開.如籃球運動員被球擊在手指末端,關節就可脫位,橄欖球運動員在投擲時可被打擊,而打擊的力量可使肩關節脫位.脫位通常影響活動的關節,如踝、膝、髖、腕、肘,但最常見的是肩和手指關節.不活動的關節,如在骨盆的關節,當使關節固定在一起的韌帶被牽拉或撕裂時,也能被分開.椎骨的脫位如果損害神經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優勢椎骨的脫位發生於脊椎創傷處,後者可導致癱瘓.
1.一般癥狀
(1)疼痛明顯,活動患肢時加重.
(2)腫脹因出血、水腫使關節明顯腫脹.
(3)功能障礙關節脫位後結構失常,關節失去正常活動功能.
2.特殊表現
(1)畸形關節脫位後肢體出現旋轉、內收或外展和外觀變長或縮短等畸形,與健側不對稱.關節的正常骨性標志發生改變.
(2)彈性固定關節脫位後,未撕裂的肌肉和韌帶可將脫位的肢體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動活動時有一種抵抗和彈性的感覺.
(3)關節盂空虛最初的關節盂空虛較易被觸知,但腫脹嚴重時則難以觸知.
關節脫位 脫臼
關節脫位 脫臼检查
關節脫位的診斷並不困難,一般根據其病史和臨床表現,以及簡單的體格檢查便可做出診斷,但臨床上應用輔助檢查能夠更清楚地瞭解脫位的情況,包括診斷是否對周圍骨頭有損傷.
X線檢查:確定脫位的方向,程度,有無合並骨折等有重要的作用.
關節脫位 脫臼预防
對本病的預防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勞動保護,防止創傷發生,體育鍛煉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動作,防止損傷,對兒童應避免用力牽拉.
1.充分熱身
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反應能力和對抗能力,循序漸進地加大對抗程度,對減少關節脫位是有幫助的.
2.順勢翻滾
專業運動員在跌倒時的一些自我保護措施,也值得普通人借鑒.例如,排球運動員在魚躍救球或足球運動員在沖撞後跌倒時,都會順勢翻滾,將直接伸手撐地改為手掌撐地後逐步由肘部、肩部依次著地完成翻滾.有時,運動員在地上翻滾瞭好幾個圈,好像受力很嚴重,但馬上就能站起來繼續投入對抗,原因就在於,他們著地時的巨大沖擊力在翻滾中被身體多個部位分擔,從而不會集中在某個位置導致嚴重損傷.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無特殊的預防措施,臨床上防治的重點在於早期明確診斷、早期治療,則治療方法簡單,患者痛苦小,治療結果好;而漏診誤診使新鮮脫位轉化為陳舊性脫位,則治療復雜,療程長,患者痛苦大,治療結果差.故臨床骨科醫師應警惕關節後脫位的可能,對可疑病例應加攝腋位或穿胸側位X線片,必要時作關節CT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