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疾病库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百科

佈魯菌病(brucellosis,佈病),也稱波狀熱,是佈魯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該疾病常見癥狀有發熱、出汗異常、頭痛、神經痛、腹瀉、關節疼痛等.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病因

一、病因

佈魯菌為一不活動、微小的多形球狀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胞形成.該菌對光、熱、常用化學消毒劑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鐘、濕熱60℃10~20分鐘、3%漂白粉澄清液等數分鐘即可將其殺滅.佈氏桿菌在外界環境的生活力較強,在幹燥土壤、皮毛和乳類制品中可生存數周至數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個月.

佈魯菌僅產生內黴素,對實驗動物具一定毒性.

佈魯菌自皮膚或粘膜進入人體後,中性多核粒細胞首先出現,被吞噬的牛型細菌可部分被殺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殺.存活的佈魯菌隨淋巴液到達到局部淋巴結.根據人體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數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滅,或在淋巴結中生長繁殖而形成感染灶.當病菌增殖達到相當數量後,即沖破淋巴結屏障而侵入血循環,此時可出現菌血癥、毒血癥等一系列癥狀.

病菌進入血循環後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結等網狀內皮系統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後後中網病菌又可多次進入血循環而導致復發.發熱呈波狀型(故本病又稱波狀熱).

佈魯菌主要寄生於巨噬細胞內,與其他寄生細胞內細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一樣,其發病機理以遲發型變態反應為主.

佈病的發生發展乃甚為復發,一則與菌血癥、毒血癥、變態反應有關,二則該菌侵犯多個器官,三則抗菌藥物與抗體不易進入細胞,所以本病臨床表現復雜、難治.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症状

流行病學資料及職業對協助診斷本病有重要價值,若同時有本病的一些特殊臨床表現,如波狀熱,睪丸炎等,則診斷可基本成立,血,骨髓,膿液等培養的陽性結果為確診的依據.

凝集試驗(或ELISA,補結試驗等)宜月逐周測定,高效價或效價成倍升高者有診斷價值,慢性患者凝集試驗陰性時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試驗,為鑒別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確疾病是否活動,則可作2-ME試驗.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

佈魯菌病检查

㈠周圍血象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血沉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亦偏高,貧血不清,僅見於嚴重患者或有延徒性病灶者.

㈡各種培養

需時較長,4周後仍無生長方可放棄,骨髓培養的陽性率高於血液,慢性期尤然,急性期羊型患者的血培養陽性率可達60%~80%,牛型佈魯菌初分離時需10%的二氧化碳,從尿液,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膿液等中也可分離出病菌,可將標本接種於豚鼠或小白鼠.

㈢各種免疫學試驗

1.血清凝集試驗試管法乃直接檢測脂多糖抗原的抗體,效價≥1∶160為陽性,但註射需亂菌苗後也可呈陽性,故應檢查雙份血清,若效價有4倍或以上增長,乃提示近期佈氏桿菌感染.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該法的陽性率高於凝集試驗,且檢測IgM及IgG的敏感性相似,因慢性患者的抗體屬IgG型,故本法可同時用於急,慢性病人的診斷,近來有采用親和素酶聯試驗,較ELISA更敏感.

3.2-巰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試驗本法可檢測IgG,用於鑒別自然感染與菌菌免疫,自然感染達1個月後,體內凝集即以IgG型為主(初為IgM型),該IgG對2-ME有耐受性;而菌菌免疫後3個月內的凝集素均以IgM為主,可為2-ME所破壞.

4.補結試驗補吉抗體亦屬IgG,病程第3周的效介可超過1∶16,本試驗的陽性率高於凝集試驗,特異性亦高,但出現時間晚於凝集試驗.

5.抗人球蛋白試驗病人尚可產生一種不完全抗體,後者雖可與抗原結合,但肉眼不可見,當將抗人球蛋白免疫血清加入抗原-不完全抗體復合物中,即出現直接可見的反應,不完全抗體出現早而消失晚,故可用於急,慢性期病人的診斷,鑒於本法操作復雜,隻適用凝集試驗陰性的可疑病人,效價>1∶80為陽性.

6.皮內試驗佈魯菌素皮試乃為一種延遲超敏反應,24~48小時觀察結果,僅有局部紅暈而無腫塊者為陰性,局部紅腫和硬快的直徑達2~6cm者為陽性,皮試在病程6個月內的陽性率很低,慢性期患者幾近100%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

7.其他免疫學試驗有反向被動血凝試驗,放射免疫,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等,因操作復雜,不適於普遍采用.

㈣其他檢查

腦脊液檢查適用於腦膜炎患者,腦脊液細胞增多(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增高,其餘均正常,心電力產可示P-R新時期處長,心肌損害,低電壓等,骨,關節的X線檢查可見軟組織鈣化,骨質修復反應強而破壞性小,椎間盤和椎間隙變窄等,肝功能及腦電圖的改變的均屬非物異性.

佈魯菌病预防

一、預防

傳染途徑:

本病全球分佈,每年上報WHO的病例數愈50萬.地中海地區、亞洲及中南美洲為高發地區.國內多見於內蒙、東北、西北等特區,全國104個疫區均達到基本控制標準,但90年代以來,散發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個別地區還發生暴發流行.

一傳染源羊在國內為主要傳染源,其次為牛和豬.這些傢畜得本病後,早期往往導致流產或死胎,其陰道分泌物特別具傳染性,其皮毛、各臟器、胎盤、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帶菌較多,排菌可達數月至數年之久.

二傳染途徑在國內牧民接羔為主要傳染途徑,獸醫為病畜接生也極易感染.此外,剝牛羊皮、剪打羊毛、擠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兒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從接觸處的破損皮膚進入人體.實驗室工作人員常可由皮膚、粘膜感染細菌.進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類時,病菌可自消化道進入體內.此外,病菌也可通過呼吸道粘膜、眼結膜和性器官粘膜而發生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對佈魯菌普遍易感,青壯年男性由於職業關系,其發病率高於女性.國內以特區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發生於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間,乃與羊的產羔季節有關.患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並不太少見.

預防:

1、患病動物必須予以隔離或宰殺.污染地區要仔細進行消毒.奶和奶制品必須施行巴氏消毒法.

2、在流行地區的工作人員,均應施行菌苗的預防接種.牛群中可接種減毒活菌苗或19-B菌苗.

3、對傢畜進行定期檢疫,發現病畜進行隔離治療,病畜產物和死畜必須深埋.

4、對其污染的環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皮毛可用過氧乙烷熏蒸消毒,並放置3個月以上再運出疫區.病畜用過的牧場需經3個月自然凈化後再使用.

5、禁食病畜肉及乳品.與牲畜或畜產品接觸密切者,要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口罩、眼罩、手套,穿防護衣.皮膚有傷口者,應暫時避免接觸傢畜.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乳頭溢液 N64.501

    乳頭溢液 N64.501

    乳頭溢液(nippledischarge)是乳腺疾病的常見癥狀,乳頭溢液在乳腺疾病的發生率僅次於乳腺腫塊和乳腺疼痛.可分為生理性溢液及病理性溢液.  生理性溢液... [详细]

    2021-12-24 12:40:00 admin

    口角炎 K13.015

    口角炎 K13.015

    口角炎(angularcheilitis)是不同因素所致的口角部位的皮膚及其臨近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癥.主要在兒童間流行,與化膿性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缺乏維生素... [详细]

    2021-12-24 14:37:00 admin

    陽虛

    陽虛

    陽虛是病證名.指陽氣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證候.《素問·調經論篇》:“陽虛則外寒."通常多指氣虛或命門火衰,因氣與命門均屬陽,故名.肺主氣,氣虛多屬肺氣虛... [详细]

    2021-12-25 13:42:00 admin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肛周膿腫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肛周膿腫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膿腫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後常形成肛瘺.是常見的肛管直... [详细]

    2021-12-25 10:54:00 admin

    細菌性痢疾 菌痢 志賀菌病 acillarydysentery bacillary dysentery

    細菌性痢疾 菌痢 志賀菌病 acillarydysentery bacillary dysentery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有全身中毒癥狀、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膿血便等臨床表現.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驟、突然高... [详细]

    2021-12-25 13:11:00 admin

    心包炎 I31.907

    心包炎 I31.907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細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學等因素而發生急性炎性反應和滲液,以及心包粘連、增厚、縮窄、鈣化等慢性病變.臨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 [详细]

    2021-12-25 05:49:00 admin

    小兒慢性胰腺炎 兒童慢性胰腺炎

    小兒慢性胰腺炎 兒童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是指胰腺局部或彌漫性的慢性進行性炎癥,它具有進行性、持續性及不可逆性.日益加重的胰實質損害,導致胰腺內、外分泌功... [详细]

    2021-12-25 03:10:00 admin

    癔癥性失聲

    癔癥性失聲

    癔癥性失聲常訴突然說話失音,或隻能發耳語,但咳嗽等仍可發聲.精神心理因素為主,診斷前需排除器質性病變.一般有情緒激動或精神受刺激史,如生活事件,內... [详细]

    2021-12-24 15:28:00 admin

    甲溝炎 paronychia

    甲溝炎 paronychia

    甲溝炎是指(趾)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是細菌通過甲旁皮膚的微創破損襲至皮下並生長繁殖引起.在手指,多由於刺傷,撕剝肉刺或修剪指甲過深等損傷引起.... [详细]

    2021-12-25 10:25:00 admin

    小兒尿道下裂

    小兒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一種尿道發育畸形,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陰莖腹側正常尿道口近端未能完全閉合,而使尿道口於陰莖腹側或陰囊會陰等異常部位,是小兒泌... [详细]

    2021-12-25 02:27:00 admin

    肛瘺 K60.301

    肛瘺 K60.301

    肛管直腸瘺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稱為肛瘺,是與會陰區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內口多位於齒線附近,外口位於肛周、皮膚處.整個瘺管壁由增厚的... [详细]

    2021-12-25 10:44:00 admin

    急性腹膜炎 K65.006

    急性腹膜炎 K65.006

    急性腹膜炎是由細菌感染,化學刺激或損傷所引起的外科常見的一種嚴重疾病.多數是繼發性腹膜炎,原於腹腔的臟器感染,壞死穿孔、外傷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 [详细]

    2021-12-25 10:31:00 admin

    小兒食管異物

    小兒食管異物

    小兒食管異物是因兒童喜將物品含在口中玩耍,誤吞而造成食管異物.常見的異物為硬幣、紐扣、微型電池、別針、塑料蓋、骨片、棗核等.由於食管為一有較大... [详细]

    2021-12-25 14:42:00 admin

    牙周炎 單純性牙周炎

    牙周炎 單純性牙周炎

    牙周炎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發病年齡以35歲以後較為多見,故又名成人牙周炎.常由齦炎進一步發展而來,如齦炎未能及時治療,... [详细]

    2021-12-24 14:33:00 admin

    口底蜂窩織炎 口底蜂窩組織炎

    口底蜂窩織炎 口底蜂窩組織炎

    口底蜂窩織炎(Cellulitis)是皮下組織的化膿性感染.最常由化膿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兒童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糖尿病潰瘍和褥瘡潰瘍周圍的... [详细]

    2021-12-24 14:56:00 admin

    視神經脊髓炎 視神經腦脊髓病 眼腦脊髓病 視神經腦脊髓病 眼腦脊髓病

    視神經脊髓炎 視神經腦脊髓病 眼腦脊髓病 視神經腦脊髓病 眼腦脊髓病

    視神經脊髓炎(neuro-opticmyelitis,NOM)是視神經與脊髓同時或相繼受累的急性或亞急性脫髓鞘病變.Devic(1894)復習瞭16例病例和他本人見到的1例死亡病例... [详细]

    2021-12-25 12:39:00 admin

    泌尿生殖系滴蟲病 生殖泌尿系統滴蟲病

    泌尿生殖系滴蟲病 生殖泌尿系統滴蟲病

    泌尿生殖系滴蟲病是由陰道鞭毛滴蟲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的原蟲感染,也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器疾病.男性常因性交或使用污染的內褲、物品和用具等而受到感... [详细]

    2021-12-25 11:05:00 admin

    視神經萎縮 optic atrophy OA

    視神經萎縮 optic atrophy OA

    視神經萎縮(opticatrophy)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成學改變,為病理學通... [详细]

    2021-12-24 13:56:00 admin

    小兒泌尿道感染 小兒尿感 小兒泌尿系感染 小兒泌尿道感染 小兒非特異性細菌的尿路感染

    小兒泌尿道感染 小兒尿感 小兒泌尿系感染 小兒泌尿道感染 小兒非特異性細菌的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簡稱尿感,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泌尿系統,並在尿中繁殖,侵入泌尿道黏膜或組織引起炎癥反應.分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下... [详细]

    2021-12-25 02:44:00 admin

    指疔

    指疔

    指疔是疔瘡疾患之一.是生在手指上的疔瘡的總稱.以其部位不同,名稱亦異.均由破傷感染或肺腑火毒鬱發所致.各種指疔,一般疼痛較劇,腫勢每可延及手背,若不... [详细]

    2021-12-25 13:52:00 admin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