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疾病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百科

目前認為是由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主要通過短距離飛沫、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臨床特征為發熱、幹咳、氣促,並迅速發展至呼吸窘迫,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胸部X線為彌漫性間質性病變表現.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病因

冠狀病毒感染(50%):

2003年4月16日,WHO根據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加拿大,美國在內的11個國傢和地區的13個實驗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結果,宣佈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病因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稱為SARS相關冠狀病毒(SARS-associatedcoronavirus,SARS-CoV),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類單股正鏈RNA病毒,電鏡下,病毒的包膜有突起呈日冕或皇冠狀,故於1968年得以命名,1975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確定設立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下設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1993年又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性,復制方式和基因組同源性,將環狀病毒屬(orbivirus)也列為冠狀病毒科門下,另外,還發現原屬於披膜病毒科的動脈病毒(artervirus)與冠狀病毒科也有一定的關系,冠狀病毒屬包括人冠狀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貓腸道冠狀病毒,狗,牛,兔冠狀病毒和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它們隻感染脊椎動物,感染人類的主要為人呼吸道冠狀病毒(HCoV-0C43)和人腸道冠狀病毒(HcoV-229E),分別引起人類上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在分類學上將為人類冠狀病毒增加一個新的類型,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標本,在體外經VeroE6細胞培養可分離到SARS冠狀病毒,電鏡下病毒顆粒直徑80~140nm,周圍有鼓槌狀冠狀突起,突起之間的間歇較寬,病毒外形呈日冕狀,表現出冠狀病毒的典型特征.

SARS冠狀病毒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從已經完成的幾株病毒全基因組測序來看,其基因組全長由29206~29727個核苷酸,差異很小,氨基酸同源性則更高,我國學者發現,SARS病毒的S蛋白(spikeprotein)和M蛋白(membraneprotein)具有很強的變異性,而這兩種蛋白質有助於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這意味著未來疫苗的研究可能因此遇到困難,系統發生關系進化樹分析表明,SARS病毒蛋白與已知的人類和動物冠狀病毒差異較大,完全屬於新一類的冠狀病毒,SARS病毒能在Vero細胞和猴腎細胞中培養繁殖,在Vero細胞中培養5天便可出現細胞病變,在細胞的粗面內質網和囊泡內,質膜表面,細胞外均可見病毒顆粒,將SARS病毒接種於猴子.

可出現與人類相同的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SARS冠狀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和穩定性要強於其他人類冠狀病毒,在幹燥塑料表面最長可活4天,尿液中至少1天,腹瀉患者糞便中至少4天以上,在4℃溫度下培養存活21天,-80℃保存穩定性佳,但當暴露於常用的消毒劑或固定劑後即失去感染性,加熱到56℃每15min可殺滅10000U的病毒,SARS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在起病後10~14天出現,IgM抗體在急性期或恢復早期達高峰,約3個月後消失,IgG抗體在病程第3周即可達高滴度,3個月後持續高效價,實驗證明該抗體可能是保護性抗體,可以中和體外分離到的病毒顆粒.

發病機制:

目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起病早期可出現病毒血癥,從體外病毒培養分離過程中可觀察到對細胞的致病性,推測在人體的SARS病毒可能對肺組織細胞有直接的損害作用,但是,SARS患者發病期間淋巴細胞減少,CD4和CD8T淋巴細胞均明顯下降,表明細胞免疫可能受損,且臨床上應用皮質類固醇可以改善肺部炎癥反應,減輕臨床癥狀,故目前傾向於認為SARS病毒感染誘導的免疫損傷是本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本病肺部的病理改變明顯,雙肺明顯膨脹,鏡下以彌漫性肺泡損傷病變為主,有肺水腫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後有肺泡內機化及肺間質纖維化,造成肺泡纖維閉塞,可見小血管內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葉性肺炎,肺泡上皮脫落,增生等病變,肺門淋巴結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組織減少.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症状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多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常無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其他癥狀,起病3~7天後出現幹咳,少痰,偶有血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聞少許濕囉音,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癥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有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臥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病程進入2~3周後,發熱漸退,其他癥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癥改變的吸收和恢復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後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復正常,輕型患者臨床癥狀輕,病程短,重癥患者病情重,進展快,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检查

1.血常規: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細胞計數通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細胞則常見減少,部分病例血小板亦減少,T細胞亞群中CD3,CD4及CD8T細胞均顯著減少,疾病後期多能恢復正常.

2.血液生化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等均可不同程度升高,血氣分析可發現血氧飽和度降低.

3.血清學檢測:國內已建立間接熒光抗體法(IF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來檢測血清中SARS病毒特異性抗體,初步應用結果表明,兩法對IgG型抗體檢測的敏感約為91%,特異性約為97%,IgG型抗體在起病後第1周檢出率低或檢不出,第2周末檢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且效價持續升高,在病後第3個月仍保持很高的滴度.

4.分子生物學檢測:以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法,檢查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大便等標本中SARS冠狀病毒的RNA.

5.細胞培養分離病毒:將患者標本接種到細胞中進行培養,分離到病毒後,還應以RT-PCR法來鑒定是否SARS病毒.

影像學檢查:絕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線檢查異常,多呈斑片狀或網狀改變,起病初期常呈單灶病變,短期內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雙肺或單肺多葉,部分患者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雙肺周邊區域累及較為常見,而胸腔積液,空洞形成以及肺門淋巴結增大等表現則較少見,對於胸片無病變而臨床又懷疑為本病的患者,1~2天內要復查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以玻璃樣改變最多見,肺部陰影吸收,消散較慢;陰影改變與臨床癥狀體征有時可不一致.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非典 SARS预防

重點在於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

1.控制傳染源

(1)疫情報告:我國已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傳染病乙類首位,並規定按甲類傳染病進行報告,隔離治療和管理,發現或懷疑本病時,應盡快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2)隔離治療患者: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診斷病例應在指定的醫院按呼吸道傳染病分別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同時符合下列要求時才能考慮出院:

①體溫正常7天以上.

②呼吸系統癥狀明顯改善.

③X線胸片顯示有明顯吸收.

(3)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對醫學觀察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如條件許可應在指定地點接受隔離觀察,為期14天,在傢中接受隔離觀察時應註意通風,避免與傢人密切接觸,並由衛生防疫部門進行醫學觀察,每天測量體溫,如發現符合疑似或臨床診斷標準時,立即以專門的交通工具轉往指定醫院.

2.切斷傳播途徑

(1)社區綜合性預防:開展本病的科普宣傳;減少大型群眾性集會或活動,保持公共場所通風換氣,空氣流通;排除住宅建築污水排放系統淤阻隱患;對患者的物品,住所及逗留過的公共場所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噴嚏,咳嗽,清潔鼻子,且事後應洗手;確保住所或活動場所通風;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對密閉的地方,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癥狀或須外出到醫院以及其他人多的場所時,應註意戴口罩;避免與人近距離接觸.

(3)醫院應設立發熱門診,建立本病的專門通道,收治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病區應設有無交叉的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病房,辦公室等均應通風良好,疑似患者與臨床診斷患者應分開病房收治,住院患者應戴口罩,不得任意離開病房,患者不設陪護,不得探視,病區中病房辦公室等各種建築空間,地面及物體表面,患者用過的物品,診療用品以及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均須嚴格按照要求分別進行充分有效的清毒,醫護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進入病區時,要切實做好個人防護工作,須戴十二層棉紗口罩或N95口罩,戴帽子和眼防護罩以及手套,鞋套等,穿好隔離衣,以期無體表暴露於空氣中,接觸過患者或其他被污染物品後,應洗手.

3.保護易感人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均衡飲食,多喝湯飲水,註意保暖,避免疲勞,足夠的睡眠以及在空曠場所作適量運動等,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提高人體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抵抗能力,尚無效果肯定的預防藥物可供選擇,恢復期患者的血清對本病的被動預防作用未見有報道,我國已研制出對SARS冠狀病毒的馬抗毒血清和經鼻接種的滅活疫苗,其預防效果有待驗證.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小兒竇性心律失常 小兒竇性心律不齊

    小兒竇性心律失常 小兒竇性心律不齊

    小兒竇性心律失常指竇房結發生的激動不勻齊,使心率呈現時快時慢的現象,脈搏在吸氣時加速而在呼氣時減慢,快慢相差>0.12s,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生理現象.此... [详细]

    2021-12-25 03:15:00 admin

    天柱倒

    天柱倒

    天柱倒是指頸項軟弱無力,頭向下垂的體徵,多見於小兒發育不全.或年老體弱者.若見於病久,是腎氣大虛,精神氣血俱衰之侯.... [详细]

    2021-12-25 14:05:00 admin

    小兒閱讀障礙 小兒發育性閱讀障礙 小兒視覺性言語障礙 小兒先天性詞聾

    小兒閱讀障礙 小兒發育性閱讀障礙 小兒視覺性言語障礙 小兒先天性詞聾

    閱讀障礙是一種詞的識別技能及閱讀理解的明顯的發育障礙,這種障礙不能以智力障礙、不充足教育解釋,也不是視覺、聽覺、神經系統障礙的結果.... [详细]

    2021-12-25 03:16:00 admin

    牙齦腫脹 牙肉腫痛

    牙齦腫脹 牙肉腫痛

    細菌是導致牙齦炎癥,流血、腫痛、萎縮…的原因,實即牙齒根部痛,而且其周圍齒肉腫脹.... [详细]

    2021-12-24 14:40:00 admin

    膕血管陷迫綜合征 膕動靜脈陷迫綜合征 膕動脈陷迫綜合征 膕血 膕血管卡壓綜合征 膕血管陷夾綜合征 膕血管陷迫綜合癥 假性膕窩陷迫綜合征

    膕血管陷迫綜合征 膕動靜脈陷迫綜合征 膕動脈陷迫綜合征 膕血 膕血管卡壓綜合征 膕血管陷夾綜合征 膕血管陷迫綜合癥 假性膕窩陷迫綜合征

    膕血管陷迫綜合征(poplitealvesselsentrapmentsyndrome,PVES)是膕窩的異常肌肉、纖維索帶等壓迫膕動脈或膕靜脈,而引起的相應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有時... [详细]

    2021-12-25 10:37:00 admin

    傷寒 A01.001 傷寒癥 傷寒病 腸熱病

    傷寒 A01.001 傷寒癥 傷寒病 腸熱病

    傷寒(typhoid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又稱為腸熱病(entericfever),英文名稱:typhoidfever;腸熱病;entericfever.以持續的菌血癥與毒血... [详细]

    2021-12-25 13:09:00 admin

    淋巴癌 惡性淋巴瘤

    淋巴癌 惡性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根據瘤細... [详细]

    2021-12-25 04:26:00 admin

    大腸梗阻 LBO

    大腸梗阻 LBO

    大腸梗阻(LBO)是一組需要盡早鑒別並積極幹預的急癥.發病原因依年齡而異,分為機械性梗阻,動力性梗阻(假性梗阻).中老年患者主要原因包括腫瘤、炎性病變(... [详细]

    2021-12-25 10:53:00 admin

    蜂螫傷 T63.401

    蜂螫傷 T63.401

    蜂蟄傷是由蜜蜂、黃蜂等蜂尾的蜂毒刺刺蜇所致,蜂毒之主要成分為蟻酸,也含有作用於神經系統的毒素.一般隻在蜇傷的部位出現紅腫、疼痛、數小時後可自行... [详细]

    2021-12-25 01:58:00 admin

    小兒腦腫瘤

    小兒腦腫瘤

    顱內腫瘤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腫瘤之一,因為小兒顱內腫瘤惡性者多及良性腫瘤位置深在險要而切除困難,故常危及小兒生命.其發生率在15歲以下兒童腫瘤中... [详细]

    2021-12-25 04:40:00 admin

    慢性疲勞綜合癥 雅痞癥 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 EBV 慢性類單核白血球增多癥

    慢性疲勞綜合癥 雅痞癥 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 EBV 慢性類單核白血球增多癥

    慢性疲勞綜合癥(CFS)又稱雅痞癥、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BV)、慢性類單核白血球增多癥等等.是一種身體出現慢性疲勞征狀的病癥,具體定義是長期間(連續6... [详细]

    2021-12-25 12:39:00 admin

    頜面部骨巨細胞瘤

    頜面部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主要由多核巨細胞和較小的梭形或圓形的間質細胞組成,巨細胞很大,含核較多,有時可從幾十到百餘個,梭形或圓形間質細胞的形態.分佈和排列是確... [详细]

    2021-12-25 05:09:00 admin

    子宮內翻 N85.551

    子宮內翻 N85.551

    子宮內翻是指子宮底部向宮腔內陷入,甚至自宮頸翻出的病變,這是一種分娩期少見而嚴重的並發癥,多數發生在第3產程,如不及時處理,往往因休克、出血導致產... [详细]

    2021-12-24 13:00:00 admin

    耳源性腦膿腫 G06.002

    耳源性腦膿腫 G06.002

    耳源性腦膿腫為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所並發的腦組織內的膿液積聚.... [详细]

    2021-12-25 12:43:00 admin

    滑囊炎 粘液囊炎 滑膜炎

    滑囊炎 粘液囊炎 滑膜炎

    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癥,滑囊是結締組織中的囊狀間隙,是由內皮細胞組成的封閉性囊,內壁為滑膜,有少許滑液.少數與關節相通,位於關節附近的骨突... [详细]

    2021-12-25 03:34:00 admin

    繼發性縱隔感染

    繼發性縱隔感染

    頸部筋膜平面直接與上縱隔解剖平面和臟器間隙通連,下縱隔之結構和平面同樣通過筋膜與腹膜後區上部相通.來源於上術一個區域間隙之感染,能直接通過這一... [详细]

    2021-12-25 11:45:00 admin

    卵巢囊腫 N83.203

    卵巢囊腫 N83.203

    卵巢囊腫屬廣義上的卵巢腫瘤的一種,各種年齡均可患病,但以20-50歲最多見.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有各種不同的性質和形態,即:單一型或混合型、... [详细]

    2021-12-24 12:37:00 admin

    宮外孕 異位妊娠

    宮外孕 異位妊娠

    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也稱“宮外孕".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病因常由於輸卵管管腔或周圍的炎癥,引起管腔通暢不佳,阻礙孕卵正常運行,使... [详细]

    2021-12-24 12:37:00 admin

    腦炎

    腦炎

    腦炎是指腦實質受病原體侵襲導致的炎癥性病變.絕大數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細菌、黴菌、螺旋體、立克次氏體、寄生蟲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變態反應性疾... [详细]

    2021-12-25 12:34:00 admin

    痿病 BNV030

    痿病 BNV030

    痿病系指外感或內傷,使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痿者萎也,枯萎之義,即指肢體痿弱,肌... [详细]

    2021-12-25 14:02:00 admin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