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百科
腦幹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病因
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症状
生長於腦幹的腫瘤,其臨床表現與腫瘤的發生部位,類型及惡性程度等有密切關系,最常見的癥狀及體征為多發性腦神經損害,錐體束征及小腦體征,病程晚期患者可表現有顱內壓增高.
中腦內腫瘤較少見,除神經膠質細胞瘤外,偶可見有上皮樣囊腫和血管網狀細胞瘤,患者可出現眼瞼下垂等動眼神經癱瘓癥狀,由於腫瘤向背側發展,造成第四腦室或中腦導水管的狹窄或閉鎖,故早期即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患者常有頭痛,眩暈,躁動不安和伴有惡心與嘔吐等,隨著腫瘤的壓迫和發生占位效應,可表現出典型的中腦損害臨床綜合征.
腦橋腫瘤常出現眼球內斜,復視,嘴歪,面部麻木等展神經,面神經或三叉神經受累癥狀;並有運動,感覺和小腦癥狀等表現,該部位腫瘤的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晚,因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故癥狀和體征表現較為復雜.
延髓腫瘤多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如延髓兩側性損害,可表現為雙側後組腦神經麻痹,患者有吞咽嗆咳,聲音嘶啞,舌肌麻痹和萎縮等,隨著腫瘤的發展,累及腦幹腹側面的錐體束時,則出現交叉性癱瘓,表現為同側的腦神經麻痹和對側的肢體肌力下降,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及病理征陽性,肢體的癱瘓常先從一側下肢開始,繼之發展到該側上肢,但有些生長緩慢的腫瘤早期表現常不明顯.
腦橋延髓腫瘤早期一般無顱內壓增高癥狀,但腫瘤內出血或囊性變,影響腦脊液循環時,則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因此,對多發性腦神經損害或進行性交叉性麻痹,並伴有錐體束征者,應考慮該部位腫瘤之可能,此外,小腦體征亦不少見,表現為步態不穩,閉目難立征陽性,眼球震顫及共濟失調,晚期可出現雙側腦神經受累和錐體束征,部分患者還可因腫瘤侵及延髓及上頸髓而出現強迫頭位等.
惡性彌漫型腫瘤一般病程短,病情發展迅速,伴有嚴重的腦幹損害體征,包括腦神經麻痹等表現,但早期顱內壓增高體征卻較少見,多出現於病情的晚期.
膨脹型腫瘤的神經功能損害表現通常進展緩慢,有些病例腦幹局灶性損害體征很輕微,中腦腫瘤可有多種不同的肢體痙攣表現.
腦幹腫瘤的多數患者起病緩慢,頭痛不甚明顯,逐漸出現腦神經麻痹,其中以展神經麻痹較為常見,以後相繼出現面癱,吞咽困難,發音障礙,錐體束損害,步態不穩和共濟失調等,典型病例常表現為交叉性麻痹,CT掃描和MRI檢查可幫助醫師判斷腫瘤的生長類型.
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检查
腦幹腫瘤预防
註意飲食衛生,避免苯並芘、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進入體內.講究個人衛生,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避免腦部外傷,發生腦外傷時應及時治愈.已患顱內腫瘤的人不宜再生育.日常生活中,應多食用些黃綠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南瓜、西紅柿、萵苣、油白菜、菠菜、大棗、香蕉、蘋果、芒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