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傳導阻滯
室內傳導阻滯百科
室內傳導阻滯(intraventricularconductionblock)是指房室束分支以下的傳導障礙.室內傳導系統由三支組成: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後分支.病變可波及單支或多支.室內傳導阻滯可表現為持續性,也可以呈間歇性,傳導阻滯的程度可以有動態變化.左束支傳導阻滯常提示心肌彌漫性病變,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右束支傳導阻滯也可見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但亦可見於正常人.
室內傳導阻滯
室內傳導阻滯病因
室內傳導阻滯的病因:
老年人單支室內傳導阻滯的發生率較高.右束支阻滯可發生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或健康人.左束支阻滯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及心肌病等.左前分支阻滯多發生於老年冠心病、心肌病人,也常見於健康老年人.
三束支室內傳導阻滯是指右束支、左前分支及左後分支均出現傳導阻滯,可有多種組合方式,如三支均發生完全性傳導阻滯,則與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不易鑒別.不完全三束支阻滯的常見形式是左、右束支傳導阻滯交替出現,或雙支阻滯伴不同程度(I度或Ⅱ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常提示病人有較大面積的心肌損害或彌漫性心肌損害,後者可以出現與緩慢性心律失常相關的嚴重癥狀.有些病人可能合並較嚴重的心功能不全,預後較差.
老年人中還常能見到不定型室內傳導阻滯,心電圖表現為QRs波增寬(>0.12秒),但QRS波圖形不能歸於何種束支傳導阻滯表現,屬心室內傳導系統末梢(Purkinje纖維)傳導障礙所致.
室內傳導阻滯
室內傳導阻滯症状
右束支傳導阻滯較為常見.永久性病變常發生於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與先天性心臟病.此外,正常人亦可發生右束支傳導阻滯.左束支傳導阻滯常發生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感染、奎尼丁與普魯卡因胺中毒、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與梅毒性心臟病.左前分支阻滯較為常見,左後分支阻滯則較為少見.單支、雙支阻滯通常無臨床癥狀.間可聽到第二心音分裂.完全性三分支阻滯的臨床表現與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相同.
室內傳導阻滯
室內傳導阻滯检查
心電圖表現:
一、右束支阻滯:QRS時限達0.12s或以上.V1導聯呈rsR\',R\'波粗鈍.V5、V6導聯呈qRS,S波寬闊.T波與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的圖形與上述相似,但QRS時限小於0.12s.
二、左束支阻滯:QSS時限達0.12s或以上.V5、V6導聯R波寬大,頂部有切跡或粗鈍,其前方無q波.V1、V2導聯呈寬闊的QS波或rS波形.T波與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滯圖形與上述相似,但QRS時限小於0.12s.
三、左前分支阻滯:額面平均HRS電軸左偏達-45°~-90°.I、aVL導聯呈qR波,Ⅱ、Ⅲ、aVF導聯呈rS圖形,RRS時限小於0.12s.
四、左後分支阻滯:額面平均QRS電軸右偏達+90°~+120°(或+80°~+140°).I導聯呈rS波,Ⅱ、Ⅲ、aVF導聯呈qR波,且RⅢ>RⅡ,QRS時限小於0.12s,確立診斷前應首先排除常見引起電軸右偏的病變,如右室肥厚、肺氣腫、側壁心肌梗死與正常變異等.
五、雙分支阻滯與三分支阻滯:前者是指室內傳導系統三分支中任何兩分支發生阻滯.後者是指三分支同時發生阻滯.如三分支阻滯為完全性,完全性房室阻滯便可發生.由於阻滯分支的數量、程度、是否間歇發生等不同形成的配合,可出現不同的心電圖表現.最常見為右束支阻滯合並左前方阻滯.右束支阻滯合並後分支阻滯則較為罕見.當右束支阻滯與左束支阻滯兩者交替出現時,雙側束支阻滯的診斷便可確立.
室內傳導阻滯预防
室內傳導阻滯的治療:
束支傳導阻滯本身不妨礙心臟泵血功能,亦無明確的臨床癥狀,故無需特殊治療.治療主要針對病因.雙支或三支同時阻滯而致心動過緩,且出現癥狀者,治療同房室傳導阻滯.
老年人發生束支傳導阻滯臨床意義取決於病人是否存在心臟器質性疾病.特別是單束支和雙束支阻滯,多無心動過緩及心臟停搏表現.如未合並其他原因導致的心動過緩,病人可無癥狀.但在持續性或間歇性三束支阻滯的老年病人中,則可能出現與心動過緩及心臟停搏相關的嚴重癥狀,其臨床意義同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必須立即安置心臟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