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戈謝病 小兒高歇病 小兒高歇氏病 小兒傢族性脾性貧血治疗
1.一般治療:註意患者營養的攝入.對癥治療,包括支持、輸血或輸紅細胞(貧血者).對Ⅱ型病人還需止痛(骨痛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解痙等等.預防繼發感染.
2.脾切除:適用於巨脾,伴脾功能亢進,年齡在4~5歲以上,為瞭預防脾破裂、改善出血和感染對Ⅰ型和部分Ⅲ型GD患者建議脾切除術.但全脾切除後雖可減輕腹部負擔減輕貧血和出血傾向,改善發育狀態,預後良好.但有加速肝大及骨骼破壞的可能,故需審慎考慮.可考慮部分脾切除術.
3.酶的替代療法
(1)西利酶(ceredase):1989年國外開始使用ceredase替代治療GD,1991年正式推廣應用於臨床,至今全世界約有GD2萬~3萬人,其中已有2萬人先後接受替代治療,這對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顯著效果.經近10年的經驗總結,絕大多數病人癥狀得到改善,停止臟器繼續受累.中國自1993年5月開始為1例9歲女童GDⅢa做替代治療.1994年又為1例Ⅰ型GD男童進行治療.開始用美國GENZYME生物治療公司生產,名稱為ceredase註射劑,劑量400U/瓶(80U/ml),5ml/瓶,按60U/kg,2周推薦劑量,將藥液加入生理鹽水1~2h靜滴,最初1月每周1次,繼之每2周1次,劑量逐漸減少,半年後每4周1次.用藥後最早的療效反應為精神食欲改善,由骨痛嚴重不能下地到自由行走,治療2個月肝功能恢復,第6個月身高體重增加6~8cm,肝臟回縮1/3,腦電圖正常.1年後身高增加15cm,體重增加5kg,但骨骼X線改變不顯著,酶活性略有提高,未發現臟器受累.1999年世界健康基金會援助中國兒童基地免費提供重組GBA,治療基地,至今已有46人通過北京兒童醫院提出申請,系統接受酶替代治療.
β-葡糖腦苷酯酶的T1/2約30min,ceredase的降解速度更快.因此,酶活性雖有升高,但治療過程中有活性下降的趨勢,約5個月左右酶的活性趨於穩定,而骨的變化恢復相對較慢.反映瞭骨骼重建的速度,長期應用酶治療將能促進骨骼破壞的恢復.
(2)阿糖腦苷酶(alglucerase)註射劑:最早從人胎盤組織中提取的β-葡糖腦苷酶經過加工提取,使酶(糖蛋白)寡糖鏈上的非還原末端上富有甘露糖,這樣一來酶能被特異巨噬細胞上的碳水化合物受體所識別,才能進入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溶酶體中,分解葡糖腦苷脂,以達到治療目的.時間證明此酶是安全有效的.
對Ⅱ型GD患者進行GBA替代療法對內臟、血液病變有一定效果,但algluceras不能透過血腦屏障,而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故非酶替代療法的適應證.
(3)伊米苷酶(imiglucerase):400U/瓶、200U/瓶兩種劑型,經臨床應用效果與ceredase相同.imiglucerase主要用於GDⅠ型,對Ⅲ型患者神經系統表現的療效尚未明瞭.有研究發現隻有在大劑量時,才可在腦脊液中檢測到微量GBA.但有證據表明,某些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腦脊液中戈謝細胞減少,由沿水平註視困難的癥狀緩解,但對肌強直表現無改善,故對Ⅲ期GD,尤其Ⅲc型非酶替代療法的適應證.
4.基因治療國外近年開展對戈謝病基因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應用造血祖細胞,成肌細胞移植,將GBA基因導入體內,並通過其增殖特性在體內獲得大量含有GBA基因的細胞,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BA,起到持久治療作用.
5.骨髓移植: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療能使酶活力上升,肝脾縮小戈謝細胞減少,但必須慎重衡量考慮手術危險性與療效.
預後
Ⅰ型GD進展緩慢,脾切除後可長期存活,智力正常,惟生長發育落後.GBA替代治療效果顯著,預後最好.Ⅰ型GD脾切除後,肝和骨髓中GC蓄積加快,故可早期死於肺和肝功能障礙,感染出血等.
Ⅱ型GD多於發病後1年內死於繼發感染,少數可存活2年以上.
Ⅲ型GD多由於神經系統癥狀較重,死於並發癥.由於GBA的應用,預後有較大的改觀.
小兒戈謝病 小兒高歇病 小兒高歇氏病 小兒傢族性脾性貧血饮食
飲食方面要做到規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或動物蛋白,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各種豆制品等.各種新鮮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營養價值高
小兒戈謝病 小兒高歇病 小兒高歇氏病 小兒傢族性脾性貧血并发症
1.主要並發癥為脾梗死或脾破裂而危及生命.
2.合並病理性骨折,常見於股骨下端骨折,也可見股骨頸及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