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關節炎百科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臨床常見的關節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關節表現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腫瘤、血液病等.
關節炎
關節炎病因
不同的關節炎,其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轉歸均不一.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炎癥、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關節炎是風濕病最常見的表現之一,但有關節炎不一定有風濕病,且風濕病患者不一定出現關節炎.
關節過度疲勞(25%):
關節過度疲勞和膳食不平衡會導致酸性體質,這是主要的關節炎的病因,軟骨浸泡在酸性體液中就會降解,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損失的軟骨成分同時存在於軟骨和骨骼中,導致骨骼末端變得不平滑並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發炎會限制關節的運動.
鈣流失(10%):
酸性體質的人會造成大量的鈣流失,這也是導致關節炎的病因,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骨骼末端會接合,融合在一起.
寒濕(25%):
人體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身痛或身重、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感受風濕所致的多種病癥.《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於人也.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藏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痹弱,變成腳氣."
關節炎
關節炎症状
關節炎的癥狀:
關節積液關節局部刺痛關節面不規則硬化關節腫大關節腫痛肩關節活動受限關節僵硬膝後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1.疼痛:是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
2.腫脹:腫脹是關節炎癥的常見表現,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3.功能障礙:關節疼痛及炎癥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此外,急性感染關節炎還可以出現關節紅腫.
關節炎
關節炎检查
關節炎檢查項目:
關節腔液檢查抗類風濕性關節炎33抗體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類風濕因子(RF)骨關節及軟組織CT檢查關節鏡檢查肩關節外展試驗膝關節過伸試驗四肢的骨和關節平片骨與關節MRI檢查
無特異的實驗室指標.血沉大多正常、C反應蛋白不高、RF(類風濕因子)和自身抗體陰性.關節液黃色或草黃色、黏度正常、凝固試驗正常、白細胞數低於2×106/L、葡萄糖含量很少低於血糖水平之半.
典型X線表現為受累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及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嚴重者關節面萎陷、變形或半脫位.
磁共振顯像能顯示早期軟骨病變、半月板、韌帶等關節結構的異常,有利於早期診斷.
關節炎预防
1.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關節炎與環境尤其是感染的關系不可忽視.鏈球菌感染後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均與感染有直接關系.病原菌感染亦可能為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鏈球菌是導致關節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他與關節炎發病可能有關的微生物還包括EB病毒、巨細胞病毒(CMV)、細小病毒B19、痢疾桿菌、克雷白桿菌、結核桿菌及某些支原體、衣原體等.潮濕的環境有助於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註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抗病能力,防范於未然.
近年發現,吸煙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有顯著相關性.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明顯升高,且吸煙會影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戒煙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有可能會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
2.患者教育、精神及心理調節
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情緒具有相關性.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經歷瞭不良生活事件後出現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於預防風濕性疾病.囑咐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消除抑鬱狀態,以積極的態度與疾病做鬥爭,對關節炎的治療意義重大.
3.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的調整
長期關節病變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功能鍛煉是關節功能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功能鍛煉時要註意鍛煉的時機、類型及強度.關節腫脹急性期應限制關節活動,抬高患肢以減輕水腫,必要時臥床休息直至關節腫痛改善.腫痛改善後,在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進行關節的屈伸和旋轉運動以增加關節活動度.負重關節的關節炎如膝關節炎、髖關節炎需避免負重運動.關節運動的類型不盡相同,膝關節炎患者可選擇遊泳、散步等運動,避免行走過多及下樓梯;腰部及頸部關節炎患者可選擇局部關節的旋轉活動,避免長期伏案、仰頭;對於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遊泳是最好的全身鍛煉.手小關節炎患者,則可選擇編織、編繩、捏橡皮泥、剪紙、書法、打字、園藝等以活動小關節.無論選擇何種運動,均需從小量開始,循序漸進,以運動後不引起關節疼痛為宜,否則需調整鍛煉強度及減少鍛煉時間.在有條件的醫院,上述功能鍛煉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此外,患者應註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站立時需直立,多睡硬板床,保持仰臥位避免屈曲攣縮,枕頭要低,一旦出現上胸椎及頸椎受累應停止使用枕頭.而膝關節炎患者則應避免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