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腐蝕性食管炎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百科
食管化學性燒傷又稱急性腐蝕性食管炎(acutecorrosiveesophagitis)系因吞服瞭強酸,強堿等化學腐蝕劑而造成食管嚴重損傷所引起的炎癥.腐蝕劑的種類、濃度和數量與食管炎的輕重密切相關.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食管化學性燒傷在臨床上分為酸性和堿性腐蝕兩類,酸性化學物質,如強酸(有硫酸,硝酸,鹽酸,石炭酸等)可與組織接觸面發生凝固性壞死,由於食管鱗狀上皮表面所附黏液耐酸能力較強,多可阻止酸向深部組織滲透,故其可不被吸收而達到胃內;堿性化學物質,如氫氧化鉀,氫氧化鈉,來蘇兒液,鹵水,稀氨溶液(氨水)及石灰水等能溶解蛋白質,膠原和脂肪,吞服後主要產生液化性壞死,並向深部組織滲透,引起廣泛的組織損害,液態堿因為比重較高,易通過咽部進入食管和胃;固態堿則因較易黏附而常局限於咽或食管某一區域.
(二)發病機制
堿性物質造成的食管損傷及愈合分為3期,即急性期(第1~4天):液化,壞死,血管內血栓形成及進行性的炎癥改變,黏膜充血,水腫,24h內不出現黏膜脫落和壞死;亞急性期(第5~14天):壞死區黏膜脫落,形成潰瘍伴肉芽組織形成,開始出現成纖維細胞,膠原沉積,此時食管壁薄,最易穿孔;瘢痕形成期(15天至3個月):纖維組織形成,膠原進一步沉積,第3周開始膠原收縮,造成食管狹窄,食管黏膜的再生在吞服腐蝕性堿液後第4周至3個月內完成,嚴重食管化學損傷的後期合並癥是食管狹窄,狹窄多位於食管損傷最嚴重的部位,食管的生理狹窄處易使腐蝕物質滯留的部位,也是食管損傷最重的部位.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症状
早期癥狀為流涎,嘔吐,發熱及吞咽疼痛和困難,胸骨後和劍突下疼痛,約至2周上述癥狀漸消失,燒傷後期(約1個月後)再度出現吞咽困難,並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出現部分或完全性食管梗阻,可並發咳嗽,氣急及呼吸道吸入性肺水腫或感染等.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检查
合並食管穿孔出血和呼吸道感染時可見血白細胞計數升高,血紅蛋白降低.
1.X線檢查
X線檢查應在急性炎癥消退後,病人能吞服流食方可作食管造影檢查,如疑有食管瘺或穿孔,造影劑可流入呼吸道,最好采用碘油造影,依據病變發展的不同階段及損傷程度不同,輕者:早期為食管下段繼發性痙攣,黏膜紋理尚正常,也可輕度增粗,扭曲,後期瘢痕,狹窄不明顯,中度:食管受累長度增加,繼發性痙攣顯著,黏膜紋理不規則呈鋸齒狀或串珠狀,重癥者:管腔明顯縮小,甚至呈鼠尾狀.
2.食管鏡檢查
除休克或穿孔者外,應盡早施行,以判斷病變范圍,防止因狹窄而形成梗阻,需定期內鏡復查除進行擴張狹窄的食管外,及早發現食管癌,因癌的發生率比正常食管要高,尤其是強堿致成的食管狹窄.
急性腐蝕性食管炎预防
1.嚴格管理,防止誤食強酸,強堿而引起的食管損傷.
2.加強教育防止青少年及成年人有自殺意圖而食入強酸強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