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失禁是排便功能紊亂的一種癥狀,患者失去控制排氣、排便的能力.發病率不高,不直接威脅生命,但造成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嚴格地幹擾瞭正常生活和工作.... [详细]
肛門瘙癢癥(peritusani,PA)是一種常見的局部瘙癢癥.肛門部有時有輕微發癢,如瘙癢嚴重,經久不愈則成為瘙癢癥.它是一種常見的局限性神經機能障礙性皮膚... [详细]
肛腸息肉系結腸和直腸隆起性病變的總稱,是根據觸診、結腸鏡觀察或X線鋇餐灌腸檢查而作出的臨床診斷.大腸息肉臨床表現不一,早期可無任何癥狀,一般臨床... [详细]
大便失禁即肛門失禁(copracrasia)是指糞便及氣體不能隨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門外,為排便功能紊亂的一種癥狀,亦稱大便失禁.肛門失禁的發病率不高,但非... [详细]
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突出於肛門外的一種病理狀態.僅黏膜下脫是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為完全脫垂.脫垂部分位於直腸內稱... [详细]
切口疝是發生於手術切口部的疝,一般見於腹部,尤其是腹部縱行切口區.腹部手術後,如切口獲得一期愈合,切口疝的發病率通常在1%以下,但如切口發生感染,則發... [详细]
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皮膚病,病變多局限於肛門周圍皮膚,亦偶有蔓延至臀部、會陰及陰蒂,局部可出現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病程長... [详细]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自行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後常形成肛瘺.是常... [详细]
混合痔,也稱裡外痔.混合痔以發生於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靜脈曲張形成團塊,內外相連、無明顯分界為主要表現的痔病類疾病.混合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 [详细]
外痔位於齒線以下,是由痔外靜脈叢曲張或肛緣皺襞皮膚發炎、肥大、結締組織增生或血栓瘀滯而形成的腫塊,外痔表面蓋以皮膚,可以看見,不能送入肛內,不易... [详细]
內痔是位於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於3、7、11點處,無肛管皮膚所覆蓋的痔.本病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饑飽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 [详细]
肛管直腸瘺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稱為肛瘺,是與會陰區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內口多位於齒線附近,外口位於肛周、皮膚處.整個瘺管壁由增厚的... [详细]
因各種病因所形成的胃腸道與體表之間的病理性通道,稱為胃腸道外瘺.其多發生在胃腸道與腹壁之間.本病是一種較常見的嚴重的外科病理狀態,多為腹腔嚴重感... [详细]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多見於經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 [详细]
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全層的小潰瘍.其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長約0.5~1.0cm,呈梭形或橢圓形,愈合困難,是中青年人產生肛管處劇痛的常見原因.而肛管淺表... [详细]
由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所致靜脈炎稱為血栓性靜脈炎,常見於下肢淺靜脈,可由藥物靜脈註射,或由大、小隱靜脈曲張的並發癥或脈管炎的伴發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详细]
消化道重復畸形是指附著於消化道系膜側的,具有與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腫物,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先天性畸形.可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腸... [详细]
由於淋巴液回流障礙引起局部水腫,稱為淋巴水腫.由於某些原因可導致淋巴液在皮下組織積聚,繼而引起纖維增生,脂肪硬化,後期出現肢體腫脹,皮膚增厚、粗糙... [详细]
胃神經纖維瘤屬神經源性腫瘤,臨床少見,占胃良性腫瘤的10%,惡變率高.患者多見於中年人,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胃神經纖維瘤大多單發,也可為全身多發性神經... [详细]
小腸及其系膜在腹腔內所占體積大、分佈廣、又缺乏堅強的保護,易受損傷,約占腹部臟器傷的1/4,在戰時居腹內臟器傷之首位.鈍性傷由暴力將小腸擠壓於腰椎... [详细]
2022-04-30 11:48:00
2022-04-30 11:47:00
2021-12-25 12:02:00
2020-12-10 00:00:00
2019-06-26 00:00:00
2018-06-22 00:00:00
2020-12-04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