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疾病库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百科

先天性巨結腸(Hirschsprung′sdiscase)又稱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Agangliono-sis).由於hirschsprung將其詳細描述,所以通常稱之為赫爾施普龍病(hirschsprung`s-Disease),是由於直腸或結腸遠端的腸管持續痙攣,糞便淤滯的近端結腸,使該腸這肥厚、擴張,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畸形.先天性巨結腸癥是以部分性或完全性結腸梗阻,合並腸壁內神經節細胞缺如為特征的一種嬰兒常見的消化道畸形.對此病的認識和發展已有200餘年的歷史.1691年Ruysch首先報告本病,後來一直到1886年Hirschspmng才在柏林的兒科大會上對先天性巨結腸予以瞭詳細系統的描述,因此將該病以他的名字命名為Hirschspmng病.巨結腸是Mya(1894)倡用.1901年Tittle首次提出先天性巨結腸與神經節細胞缺乏有關.Tiffin等在1940年指出,巨結腸是早期神經節缺乏的腸壁蠕動發生紊亂的結果.1964年Ehrenpries詳細論述瞭Hirschs-prong病的病因學和發病機理.到1950年Swenson才從病理上把神經節缺乏性巨結腸癥與其他類型的巨結腸癥區別開來.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病因

環境因素:

包括出生前、出生時、出生後的環境因素影響.有人報道有的早產兒因缺氧而發生“巨結腸癥".缺氧可發生嚴重的“選擇性循環障礙",改變早產兒未成熟遠端結腸神經節細胞功能.還有人報道手術損傷可引起巨結腸(獲得性巨結腸).

先天發育因素:

胚胎學的研究證實,從胚胎第5周起,來源於神經嵴的神經管原腸神經節細胞,沿迷走神經纖維由頭側向尾側遷移.整個移行過程,到胚胎第12周時完成.因此,無神經節細胞癥是由於在胚胎第12周前發育停頓所致,停頓愈早,無神經節細胞腸段就愈長.尾端的直腸和乙狀結腸是最後被神經母細胞進化的,故是最常見的病變部位.由於腸壁肌層及黏膜下神經叢的神經節細胞完全缺如或減少,使病變腸段失去蠕動,經常處於痙攣狀態,形成一種功能性腸梗阻,天長日久,梗阻部位的上段結腸擴張,腸壁增厚,形成先天性巨結腸.至於導致發育停頓的原始病因,可能是在母親妊娠早期,由於病毒感染或其他環境因素(代謝紊亂、中毒等),而產生運動神經元發育障礙所致.

遺傳因素:

有人認為巨結腸遺傳因子可能在第21對染色體出現異常.巨結腸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而且存在遺傳異質性.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症状

本病特點是受累腸段遠端肌間神經細胞缺如,使腸管產生痙攣性收縮、變窄,喪失蠕動能力.近端腸段擴張,繼發性代償擴張肥厚.發病率為2000~5000個生兒中有1例,僅次於直腸肛門畸形,在新生兒胃腸道畸形中居第2位.據上海地區(1966~1975)資料,消化道畸形的發生率占先天性畸形的24.67%.而本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4位.據Passarge等報道414例,男女之比為5~10:1.並有明顯的傢族發病傾向,有關資料表明本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近20年來,由於組織學、組織化學、電鏡、免疫組化等研究手段的進展.人們在先天性巨結腸病理,生理組織學、胚胎發育、遺傳診斷治療均有很大的進展.

臨床表現

1.胎便排出延遲,頑固性便秘腹脹患兒因病變腸管長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痙攣段越長,出現便秘癥狀越早越嚴重.多於生後48小時內無胎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胎便,可於2~3日內出現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腸梗阻癥狀,嘔吐腹脹不排便.痙攣段不太長者,經直腸指檢或溫鹽水灌腸後可排出大量胎糞及氣體而癥狀緩解.痙攣段不太長者,梗阻癥狀多不易緩解,有時需急癥手術治療.腸梗阻癥狀緩解後仍有便秘和腹脹,須經常擴肛灌腸方能排便,嚴重者發展為不灌腸不排便,腹脹逐漸加重.

2.營養不良發育遲緩長期腹脹便秘,可使患兒食欲下降,影響瞭營養的吸收.糞便淤積使結腸肥厚擴張,腹部可出現寬大腸型,有時可觸及充滿糞便的腸袢及糞石.

3.巨結腸伴發小腸結腸炎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癥,尤其是新生兒時期.其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長期遠前幾天梗阻,近端結腸繼發肥厚擴張,腸壁循環不良是基本原因,在此基礎上一些患兒機體免疫功能異常或過敏性變態反應體質而產生瞭小腸結腸炎.也有人認為是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但大便培養多無致病菌生長.結腸為主要受累部位,粘膜水腫、潰瘍、局限性壞死,炎癥侵犯肌層後可表現漿膜充血水腫增厚腹腔內有滲出,形成滲出性腹膜炎.患兒全身發問突然惡化,腹脹嚴重、嘔吐有時腹瀉,由於腹瀉及擴大腸管內大量腸液積存,產生脫水酸中毒高燒、肪快、血壓下降,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較高的死亡率.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检查

1.直腸肌層活檢Swenson(1955)最先采用該法,準確率為98%,從直腸壁取肌層活檢,證實肌間神經節細胞缺如診斷先天性巨結腸,理論上是最可靠的方法,但因存在一些缺點,故目前並非必要:

①Smith(1968)經組織學檢查發現,生後神經節細胞有一發育和成熟過程,直腸肌間叢尤其明顯,黏膜下叢又落後幾周,如不註意,可把正常兒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或同源病,②正常直腸在齒狀線上方有一低神經節細胞區,在該區內取材可把正常兒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或同源病,故強調取材高度在齒狀線上方至少新生兒2cm,1歲以內2.5cm,1~3歲3cm,4歲以上3.5cm,如此,短段型巨結腸病兒又易漏診,③小兒肌層活檢有腸穿孔,出血,感染等並發癥,術後瘢痕可影響根治性手術,新生兒因肛管狹小,直腸壁薄,操作不便等,更易發生並發癥.

另外,肌層活檢是診斷先天性巨結腸同源病的主要根據.

2.直腸黏膜活檢直腸黏膜活檢僅吸取一小塊黏膜,經不斷改進,該法簡單,安全可靠,可不需麻醉,不必住院,檢查方法有組織學,組織化學及免疫組織化學,組織學檢查主要用HE染色判斷神經叢中神經節細胞的有或無,該法簡單,但不準確;乙酰膽堿酯酶等組織化學檢查方法,需要新鮮組織標本和冷凍切片機等技術條件,新生兒期因乙酰膽堿酯酶活性較低,易出現假陰性結果;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準確性高,但因試劑昂貴,目前尚不適於做常規診斷方法,王怡平等(1991)采用神經元特異性稀醇化酶(NSE)免疫組化法,檢查32例懷疑先天性巨結腸病兒,無一例誤診;徐本源等(1995)用NSE和S-100蛋白,診斷先天性巨結腸,準確率達100%,NSE為神經節細胞內酶之一,是神經節細胞的標志,NSE抗體與神經節細胞及神經纖維內NSE結合,使神經組織清晰可見,發育未成熟的神經節細胞也容易辨認,並容易與炎性細胞,淋巴細胞,施萬細胞,巨噬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等區別;S-100蛋白是一種神經系統周圍成分的標記物,應用NSE和S-100蛋白兩種組化方法,異途同歸,互為佐證,尤其是對新生兒期先天性巨結腸,有重要診斷價值,我們(1998)應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30例先天性巨結腸的無神經節細胞段和正常段腸管中P75NGFR的分佈情況,認為該法操作簡單,結果準確,可用於診斷先天性巨結腸,目前,同濟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及中國醫科大學都開展瞭組織化學及免疫組化檢查.

3.X線鋇劑灌腸X線下鋇劑灌腸是判定病變范圍和選擇術式的重要依據,鋇劑灌腸目的是顯示痙攣段及其上方的擴張段,因此確認擴張段即可,不要過多灌入鋇劑繼續向上檢查,以免加重病兒腹脹及其危險.

痙攣段范圍在降結腸以下者,側位顯示最清,故一般僅攝帶肛門標記的側位X線片,但痙攣段達乙狀結腸時從正位觀察才能全面,X線鋇劑灌腸的診斷率,目前仍徘徊在90%左右,其原因主要有3個:①新生兒巨結腸確診困難,一般認為新生兒巨結腸的形態學改變,生後2周才形成,有的需要3~4周甚至幾個月,盡管開展瞭灌腸後24~48h,動態觀察鋇劑貯留或排泄的功能性改變,但梗阻癥狀很重時,鋇劑灌腸後必須洗腸或手術,不允許延遲觀察;並發腸炎時,難於保留鋇劑達24h以上,②對短段型先天性巨結腸,尤其是超短段型先天性巨結腸,難與特發性巨結腸鑒別,③對特殊型先天性巨結腸易於漏診或誤診.

4.直腸肛管測壓是診斷先天性巨結腸的有效方法,具有經濟,簡便,快速而安全,以及無損傷性,可反復檢測等優點,關於測壓診斷先天性巨結腸的準確率,文獻報道不一(76%~100%),研究證明,正常兒直腸內氣囊註入2~3ml氣體後,1~3s內肛管壓力迅速下降(稱正常反射),而先天性巨結腸病兒,向直腸內氣囊註入很多氣體,肛管壓力都不變(稱陰性反射),即無直腸肛管反射或無正常反射,有的先天性巨結腸病兒,肛管壓力不但不下降,反而上升(稱異常反射),陰性反射和異常反射統稱為病理反射,經檢測156例慢性便秘病兒,直腸肛管測壓的準確率為93.33%,其中誤診率為2.88%(104例病理反射者,3例除外先天性巨結腸:2例為新生兒,6個月後復查正常;另1例為胎糞性腹膜炎),漏診率為7.69%(52例有正常反射者,4例為先天性巨結腸病兒),為提高測壓診斷的準確性,必須註意檢測方法和判斷標準.

直腸肛管測壓診斷新生兒巨結腸應當慎重,有作者動態檢測50例正常新生兒,僅13例於生後第1天出現正常反射,48例(96%)在生後1周內出現正常反射,另2例因出院未能連續檢測,分別在生後100天和8個月測檢時出現正常反射,理論上應該說,新生兒生後自動排便,標志有直腸肛管反射,但經測壓觀察,我們認為這種剛剛形成或建立的反射,並未成熟也不穩定,故測檢中不易顯示或捕捉.

目前一致認為,診斷和鑒別超短段先天性巨結腸與特發性巨結腸的最可靠方法,是直腸肛管測壓檢查.

先天性巨結腸 Hirschsprung′s discase 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预防

本癥自然轉歸預後差,多因營養不良或發生結腸危象死亡.根據多方資料報道,6個月內死亡率達50%~70%.新生兒多死亡於腸炎的並發癥.未經治療,活至成人者罕見;即使活至成人,仍有隨時死於結腸危象的可能.近年來巨結腸病人的存活率明顯提高,由於並發小腸結腸炎和敗血癥延誤診斷和全結腸型無神經節細胞癥明顯廣泛波及近端小腸的病人的死亡也很少,很多死亡的患兒是因伴發唐氏綜合癥.在手術前出現小腸結腸炎的患兒很大可能在結腸造瘺和拖出術後仍有此並發癥,總的來說病人的存活率超過90%.長期隨訪很重要,術後大多數病人(>96%)大便可控制,2~3%出現糞污,大便失禁罕見(<1%).有些病人(10~20%)可能出現便秘,但如用高纖維飲食和大便軟化劑常能改善,大多數病人術後伴發的癥狀隨年齡增長可逐步好轉.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急性腸炎 K52.905 暴瀉

    急性腸炎 K52.905 暴瀉

    急性腸炎是消化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常與腸道感染包括腸道病毒(柯薩奇、埃可病毒)和其他病毒、細菌(如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腸念... [详细]

    2021-12-25 07:21:00 admin

    消中 中消 消中 消脾

    消中 中消 消中 消脾

    中消病名.又稱消中、痟中、消脾.以善肌多食,形體消瘦為主要證候,或見小便甜.... [详细]

    2021-12-25 13:57:00 admin

    裂頭絳蟲病 B70.051

    裂頭絳蟲病 B70.051

    裂頭絳蟲病(diphyllobothriasis)是由闊節裂頭絳蟲(diphyllobothrium)寄生人體腸道所致的疾病.  多見於亞寒帶及溫帶的湖泊水區,歐洲﹑北美和亞洲的一些... [详细]

    2021-12-25 13:30:00 admin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系圓形或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膚毛囊性真菌感染,1973年由Potter正式報道和命名.多見於年輕患者.皮損為孤立散在的紅色圓頂毛囊性... [详细]

    2021-12-25 01:25:00 admin

    隱匿型冠狀動脈硬化 隱匿型冠心病

    隱匿型冠狀動脈硬化 隱匿型冠心病

    隱匿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latentcoronaryheartdisease)簡稱隱匿型冠心病,是無臨床癥狀,但客觀檢查有心肌缺血表現的冠心病,亦稱無癥狀性冠心病.... [详细]

    2021-12-25 06:11:00 admin

    先天性膈疝 Q79.001

    先天性膈疝 Q79.001

    膈肌疾病中膈疝最為常見.非外傷性膈疝中最常見者為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和膈缺如等.膈疝癥狀輕重不一,主要決定於疝入胸內的腹腔臟器容量... [详细]

    2021-12-25 11:57:00 admin

    股疝 K41.901 femoral hernia

    股疝 K41.901 femoral hernia

    臟器或組織經股環突入股管,再經股管突出卵圓窩為股疝.疝囊通過股環、經股管向卵圓窩突出的疝,稱為股疝(femoralhernia).股疝的發病率約占腹外疝的3%-5%,... [详细]

    2021-12-25 10:31:00 admin

    夏季熱 暑熱證

    夏季熱 暑熱證

    夏季熱又稱暑熱證,為嬰幼兒特有的熱性病.臨床以長期發熱,口渴多飲、多尿、汗閉為特征.發病與氣候炎熱密切相關,自盛夏起發熱,可持續1~3個月.以6個月至3... [详细]

    2021-12-25 13:56:00 admin

    小兒卵巢腫瘤

    小兒卵巢腫瘤

    卵巢腫瘤約占小兒惡性腫瘤的1%,罕見於5歲前,約20%發生於月經來潮前的女孩,2/3來源於生殖細胞,最多見的是成熟的畸胎瘤.... [详细]

    2021-12-25 05:34:00 admin

    骨外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是指發生在骨組織以外的骨肉瘤,為少見的軟組織腫瘤.本病好發於40歲以上成年人.大腿、臀部為好發部位.臨床表現為疼痛、壓痛、神經壓迫癥狀、... [详细]

    2021-12-25 05:08:00 admin

    胎萎不長 胎不長 妊娠胎萎燥

    胎萎不長 胎不長 妊娠胎萎燥

    胎萎不長是指妊娠腹形小於相應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為胎萎不長,亦稱胎不長、妊娠胎萎燥.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详细]

    2021-12-25 14:04:00 admin

    疰夏 註夏

    疰夏 註夏

    疰夏是一種季節性病癥,主要源於天氣的暑熱和體質的虛弱.古人預防疰夏一般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這一時段的習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 [详细]

    2021-12-25 13:53:00 admin

    死精癥

    死精癥

    死精癥是指精子成活率減少,死精子超過40%者,本病為男子不育原因之一.精液化驗檢查,發現死精子占40%以上者,可診斷為本病.因檢查方法不當或不按正常規定... [详细]

    2021-12-24 13:39:00 admin

    腦血管病 I67.903 腦血管疾病 CVD

    腦血管病 I67.903 腦血管疾病 CVD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或腦卒中,俗稱為腦中風.該病常見... [详细]

    2021-12-25 12:20:00 admin

    吸煙中毒癥 尼古丁中毒癥

    吸煙中毒癥 尼古丁中毒癥

    吸煙中毒癥是指因長期吸煙對人體所造成的種種病變,也可稱“尼古丁中毒癥”.... [详细]

    2021-12-25 13:57:00 admin

    結膜炎

    結膜炎

    結膜炎(conjunctivitis)是眼科的常見病,但是其發病率目前尚未確定.由於大部分結膜與外界直接接觸,因此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中感染性(如細菌、病毒、及衣原... [详细]

    2021-12-24 14:17:00 admin

    膽囊息肉 K82.808 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隆起性病變

    膽囊息肉 K82.808 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隆起性病變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在我國,隨著B超技術的廣泛普及,膽囊息肉樣病變檢出率越來越高,其臨床、病理特... [详细]

    2021-12-25 11:22:00 admin

    氣腹痛 胃腸痙攣 胃腸痙攣

    氣腹痛 胃腸痙攣 胃腸痙攣

    氣腹痛是因飲食不慎、感受寒邪、情志刺激等,使胃腸氣機阻滯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突起腹部陣發性劇痛,而檢查無形質改變.本病多指西醫學所說胃腸痙攣.... [详细]

    2021-12-25 14:12:00 admin

    闌尾炎 K37.X01

    闌尾炎 K37.X01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闌尾由於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它是一種常見病,其預後取決於是否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早期診治,病人多可短期內康復,死亡率... [详细]

    2021-12-25 10:25:00 admin

    右心室雙出口

    右心室雙出口

    右心室雙出口的涵義為主動脈和肺動脈均起源於右心室,或一根大動脈和另一根大動脈的大部分起源於右心室,室間隔缺損為左心室的唯一出口.心室間隔缺損通... [详细]

    2021-12-25 12:02:00 admin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