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疾病库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百科

嬰幼兒腹瀉(infantilediarrhea)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1982年全國小兒腹瀉協作組將小兒腹瀉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感染性腹瀉除已有固定名稱如桿菌痢疾、聝米巴痢疾、霍亂、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等外,其他細菌如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病毒如輪狀病毒、星狀病毒、柯薩奇病毒等,以及真菌等所致感染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都診斷為小兒腸炎.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病因

一、病因

一發病因素

一)、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胃腸道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3)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4)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5)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

二)、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易發生在人工喂養兒.

感染途徑:

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病毒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接觸成人帶菌(毒)者.

2、消化道外感染:

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

(1)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2)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甚至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3、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過敏;(4)藥物影響;(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

二、發病機制

(一)、感染

1.細菌性

(1)腸毒性大遙桿菌腸炎:

①用特殊菌毛粘附在小腸粘膜細胞,並在其表面定居、繁殖.

②產生腸毒素:

A.不耐熱毒素(LT):

亞單位B能連接小腸上皮細胞GM、神經節苷脂,便於亞單位A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亞單位A活化細胞上的腺苷酸環化酶,使ATP轉化為cAMP,使細胞內cAMP明顯增高,導致腸道水分和氯化物分泌過多,抑制鈉再吸收,腸液分泌過多,腸蠕動增劇,而瀉出大量水樣便.

B.耐熱毒素(ST):

刺激鳥苷環化酶,使GTB轉化為cGMP,細胞內cGMP增高,氯化物吸收減少,引致腸液分泌增多.

(2)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

用經質粒傳遞的特殊菌毛粘附於小腸粘膜表皮細胞上,借其動力穿通腸上皮細胞表面的粘膠層(gellayercoveringopithelialcells),使形成菌落,導致小腸上皮微絨毛的損傷.

(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

侵入大、小腸粘膜,穿入上皮細胞內,使細胞蛋白溶解並在其中生長繁殖,使粘膜刷狀緣受損,局部發生潰瘍甚至出血.

(4)空腸彎曲菌腸炎:

產生不耐熱毒素LT,使腸cAMP增高.另產生細菌毒素.

2.病毒性

無cAMPT及cGMP增多現象.

感染早期侵入小腸集合淋巴結區,之後小腸絨毛上皮廣泛受損,然後陷窩上皮迅速增生,自陷窩向外發展,覆蓋小腸腔表面病毒脫落.新增生的上皮細胞無消化吸收功能,從而大量腸液積於腸腔,而排出水樣大便.

(二)、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物代謝障礙

腸道消化功能減低和腸蠕動亢進,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發生障礙.

(三)、水和電解質紊亂

1、脫水

(1)原因:

①吐瀉使液體丟失量增加.

②食物和液體入量減少.

③發熱或酸中毒導致呼吸增快,水分損失增多.

④腹瀉丟失鈉、鉀等電解質,身體保留水分的能力減低.

(2)分類:

①等滲性脫水:占40%~80%.

多見於病程較短、大便中含鈉較少者,腎功能調解較好者,病程較短、營養情況正常的大腸桿菌腸炎者.

特點:細胞外液丟失,細胞內液丟失不明顯.

②低滲性脫水:占20~50%.

血清鈉濃度減低(低鈉血癥)至130mmol/L以下,大便中含鈉較多.

特點:

細胞外液丟失多,一部分排出體外,一部分進入細胞,導致細胞內液增加.

脫水癥狀出現早,循環量減少快,易致循環衰竭.

③高滲性脫水:占1~12%.

血清鈉濃度增高(高鈉血癥)至150mmol/L以上.

多見於營養狀況好、發病急、發熱高、病程短、大便中含鈉不高,病後進食減少不多者.

特點:

細胞外液滲透壓高,部分細胞內液轉移至細胞外,致細胞內脫水,細胞外液減少不重.

臨床脫水癥狀出現較晚,可因腦細胞脫水出現神經系統癥狀.

2、酸中毒:

原因:

①腹瀉丟失大量堿性溶質.

②饑餓致血糖降低,肝糖原不足,且肝功能減低,而致酮體堆積,腎臟不能及時排出.

③血液濃縮致循環減慢導致組織缺氧等,使人體分解過程增加,酸性代謝產物增多.

④中度以上脫水時,血容量減少、腎血流量不足,腎調節功能減低,遠曲小管Na+與H+的交換減少,H+排出減少,體內H+增加.

3、血鈣和鎂的改變:

低血鈣:在腹瀉較久或原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者酸中毒糾正後出現

低血鎂:僅在久瀉、營養不良者偶見.多在低鈉、低鉀、低鈣都糾正後出現.

4、低鉀血癥:

(1)原因:

腹瀉水樣便中含鉀.

輸液後血濃縮被糾正,血清鉀稀釋.

脫水好轉後尿量增多,遠曲小管鈉、鉀離子交換活躍,大量鉀始排出.

進食少,鉀入量少.

(2)細胞內鉀丟失原因:

①酸中毒時細胞外液氫離子和鈉離子進入細胞,換出鉀離子隨小便排出.

②血清鉀降低時細胞內鉀離子移至細胞外.

③脫水、缺氧等引起細胞障礙時,細胞膜鈉泵受影響,鉀向細胞內和鈉向細胞外的轉移都減少.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症状

1、一般癥狀

因腹瀉輕征而異.

(1)輕型腹瀉:主要是大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時有少量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見白色或淡黃色小塊,系鈣,鎂與脂肪酸化合的皂塊,偶有小量嘔吐或溢乳,食欲減退,體溫正常或偶有低熱,面色稍蒼白,精神尚好,無其他周身癥狀,體重不增或稍降,體液丟失在50ml/kg以下,臨床脫水癥狀不時顯,預後較好,病程約3~7天,在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腹瀉雖輕,卻常每日3~7次,色黃,常有粘液,有惡臭,大便檢可見少量白細胞,大使性狀和次數不穩定,遷延日久,營養情況越惡化,常繼發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瀉:可由輕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數次至40次,開始轉為重型時,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應,換尿佈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隨病情加重和攝入食物減少,大便臭味減輕,糞塊消失而呈水樣或蛋花湯樣,色變淺,主要成分是腸液和小量粘液,呈堿性反應,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多者可達50ml,鏡下見脂肪滴,遊動的細菌,粘液,重癥偶見紅細胞,白細胞可達每高部視野10個左右,患兒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體重迅速降低,明顯消瘦,如不及時補液,脫水,酸中毒逐漸加重,少數重癥起急遽,高熱達39~40℃,頻繁地嘔吐,瀉水樣便,迅速出現水和電解質紊亂的癥狀,近十餘年來,由於能提早就診,嚴重的重型腹瀉已明顯減少.

2、水和電解質紊亂癥狀

以脫水,酸中毒為主,有時有低鉀,低鈣癥狀.

(1)脫水:患兒較快地消瘦,體重減輕,精神萎靡,皮膚蒼白甚至發灰,彈性差,前囟和眼窩下陷,粘膜幹燥,腹部凹陷,脈細數,血壓降低和尿量減少,脫水分為輕,中,重三度:①輕度脫水:體液丟失占體重的5%以下,患兒精神稍差,面色略蒼白,皮膚稍幹但彈性尚好,眼窩稍差,面色略蒼白,皮膚稍幹但彈性尚好,眼窩稍陷,小便較平時略少;②中度脫水:體液丟失約占體重的5~10%,患兒萎靡,陣陣煩躁,皮膚蒼白發灰,幹燥,松弛,彈性差,捏起後不能立即展平,口周發青,前囟和眼窩明顯下陷,唇及粘膜幹燥,心音鈍,腹部凹,四肢發涼,小便明顯減少;③重度脫水:體液丟失占體重的10~15%,患兒萎靡,淡漠,對周圍環境無反應,皮膚蒼灰,彈性極差,捏起後不易平復,前囟與眼窩深陷,眼不閉,結膜幹澀,哭無淚,角膜無光,口唇發紺,粘膜幹燥,不清,心率速,血壓不易測出,腹深陷,四肢厥冷,尿極少或無尿.

估計脫水程度時,應重視眼窩,前囟凹陷程度,低滲性脫水易出現皮膚彈性減低,而營養不良兒平時平時彈性就差,應予註意.

不同脫水類型臨床癥狀也有差異,低滲性脫水時因細胞外液丟失多,患兒脫水癥狀出現早且較重,但口渴較輕,而萎靡較重;高滲性脫水時,細胞內液外移,細胞外液相對丟失較少,患兒口渴明顯,發熱,煩躁,肌張力增高,偶有驚厥,眼窩,前囟凹陷較輕,手足較溫,脈搏可及.

(2)酸中毒: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長,呈吧息狀,嚴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新生兒或小嬰兒無或較晚出現呼吸深長,主要表現為嗜睡,蒼白,拒食,衰弱等,估計酸中毒時,要註意患兒年齡.

(3)低鉀血癥:多在水瀉1周以上出現明顯低鉀,原有營養不良者出現較早,較重,一般患兒未輸液前較少有低鉀癥狀,輸入不含鉀液體後,隨脫水酸中毒的糾正,逐漸出現低鉀癥狀:精神萎靡,肌張力低,第一心音鈍,再重則出現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腱反射減弱,如未及時補鉀,低鉀嚴重時可出現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腸麻痹,膀胱麻痹,腱反射消失,心率減慢,心律不齊,心尖部出現收縮期雜音,心臟擴大,可危及生命,血甭鉀在3.5mmol/L以下多出現低鉀癥狀.

(4)低鈣血癥:原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或腹瀉日久的患兒,常在輪液後出現煩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驚厥等低鈣癥狀,檢查可見佛斯特氏和腓反射陽性.

(5)低鎂血癥:少數患兒糾正脫水,酸中毒,補充鈣後出現低鎂性手足搐搦癥,表現為手足震顫,搐搦,哭鬧,易受刺激,不能入睡,個別患兒在額部或皮膚皺摺處出現紅暈.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检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4.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

6.其他:對重癥或不易判斷者,應測血清鈉,鉀,氯化物和血氣分析,或測二氧化碳結合力,出現驚厥時可測血清,註意必須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對水分,電解質紊亂進行分析,心電圖檢查有助於瞭解血鉀情況:低鉀時T波平坦,然後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現U波,有時與T波融合,嚴重低鉀時可出現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個別重癥有心室纖顫.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预防

一、預防

1、按時添加輔食,但不能同時添加幾種輔食.

2、鼓勵母乳喂養,尤以生後4~6個月和第一個夏季

3、註意飲食衛生和水源、餐具的清潔,並作到飯前便後要洗手.

4、食欲不振或在發熱初期,減少奶和其它食物入量,改為口服補液鹽配成飲料.

5、夏季避免繼奶、過食或食用富於脂肪的食物,同時少穿衣服、註意居室通風.

6、及時治療營養不良佝僂病或腸道外感染.

7、防止感染性腹瀉的病菌傳染:

(1)嚴重消毒病房,隔離患者

消毒方法:過氧乙酸煙熏、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紫外線照射.

(2)註射相關疫苗

8、加強宣傳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

二、護理

傢居護理

1、補充丟失的水分

腹瀉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

輕度脫水癥狀:有口渴感,口唇稍幹,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煩躁、愛哭.

2、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調整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孩子吃些,如米湯、糖鹽開水

母乳喂養的嬰兒繼續吃母乳,但母親飲食含脂量要低.

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嬰兒,按平時量喝奶.

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嬰兒,宜給予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3、要註意保護好病孩的臀部

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或用細軟的紗佈蘸水輕洗,特別是註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洗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

用柔軟清潔的棉尿佈,並及時更換,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佈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

對於病孩用過的便具、尿佈以及被污染過的衣物、床單,都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

4、嚴密觀察病情發展,出現以下情況時及時就醫.

(1)在傢治療3天,病情無好轉,發燒,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便中帶血,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等癥狀.

(2)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口幹舌燥,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膽管囊腫 K83.501

    膽管囊腫 K83.501

    膽管囊腫又稱先天性膽管擴張癥,即Caroli’s病.好發於女性,10歲內發病者占60%,30歲內占90%.主要癥狀是腹痛、黃疸和腹部腫塊,稱為三聯癥.感染者有發熱,... [详细]

    2021-12-25 11:25:00 admin

    血厥

    血厥

    血厥是寒凝血滯而厥.傷寒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用當歸四逆湯例,,本證隻是手足厥冷、脈形細小兩癥,它既不同於陽微陰盛的四逆湯證的寒厥,亦不同於熱深厥... [详细]

    2021-12-25 14:02:00 admin

    腎動脈粥樣栓塞

    腎動脈粥樣栓塞

    腎動脈粥樣硬化腎動脈粥樣栓塞一種臨床綜合征包括根據阻塞腎小動脈粥樣物質的量腎功能快速或緩慢減退.腎栓塞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最重要的非心源性腎栓... [详细]

    2021-12-25 11:14:00 admin

    髕骨軟化癥 髕骨軟骨軟化癥髕骨軟骨炎

    髕骨軟化癥 髕骨軟骨軟化癥髕骨軟骨炎

    髕骨軟化癥(CP),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癥、髕骨軟骨炎,是膝關節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在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中尤其多見,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其主要病理變化是... [详细]

    2021-12-25 03:32:00 admin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cervicallymphnodemetastaticcarcinoma)約占頸部惡性腫瘤總數的3/4;在頸部腫塊中,發病率僅次於慢性淋巴結炎和甲狀腺疾病.原發癌灶絕... [详细]

    2021-12-25 05:11:00 admin

    硫酸二甲酯中毒

    硫酸二甲酯中毒

    硫酸二甲酯(dimethylsulfate,DMS,(CH3O)2SO2)是帶有洋蔥樣氣味的油狀、澄清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腐蝕性.分子量126.23.密度1.3322g/cm3... [详细]

    2021-12-25 15:22:00 admin

    包莖 N47.X01

    包莖 N47.X01

    包莖指包皮口狹小,不能上翻露出陰莖頭.包莖分為先天性包莖和後天性包莖.包皮內板與陰莖頭表面輕度的上皮粘連被吸收,包皮退縮,陰莖頭外露.若粘連未被吸... [详细]

    2021-12-24 13:36:00 admin

    肱骨大結節骨折

    肱骨大結節骨折

    肱骨大結節骨折,少數為單獨發生,大多系肩關節前脫位時並發,故對其診斷應以關節脫位角度加以註意.... [详细]

    2021-12-25 04:22:00 admin

    暴露性角膜炎

    暴露性角膜炎

    角膜炎是指因角膜外傷,細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癥,分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非潰瘍性角膜炎(即深層角膜炎)兩類.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絕... [详细]

    2021-12-24 14:20:00 admin

    小兒再發性嘔吐 小兒周期性嘔吐

    小兒再發性嘔吐 小兒周期性嘔吐

    再發性嘔吐(recurrentvomiting)又名周期性嘔吐(cyclicvomiting),是一種頑固性嘔吐.嘔吐是一復雜的反射動作.嘔吐中樞位於延髓,鄰近迷走神經核和呼吸中... [详细]

    2021-12-25 02:24:00 admin

    脊柱結核 A18.046+ 單純性脊柱結核

    脊柱結核 A18.046+ 單純性脊柱結核

    脊柱結核因循環障礙及結核感染引起椎體病變所致.受累的脊柱表現有骨質破壞及壞死,有幹酪樣改變和膿腫形成,椎體因病變和承重而發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彎度... [详细]

    2021-12-25 03:42:00 admin

    O型腿 膝內翻 羅圈腿 弓形腿 籮筐腿

    O型腿 膝內翻 羅圈腿 弓形腿 籮筐腿

    膝內翻,俗稱“O型腿",“羅圈腿",“弓形腿",“籮筐腿"等.以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為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指的是在膝... [详细]

    2021-12-25 04:02:00 admin

    痛風

    痛風

    痛風(gout)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 [详细]

    2021-12-25 06:40:00 admin

    啘 噦

    啘 噦

    啘,啘通“噦”.指幹嘔.幹嘔的基本征候特征為欲吐而嘔,無物(或僅嘔出少量涎沫)而有聲.臨床應分寒熱虛實辨治,而以和胃降逆為要.臨床應分寒熱虛實辨治,而... [详细]

    2021-12-25 14:02:00 admin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又譯為李司忒菌病,是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譯為產單核細胞性利斯特菌病(listeriamonocytogene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 [详细]

    2021-12-25 13:20:00 admin

    神經纖維肉瘤 M95400 3

    神經纖維肉瘤 M95400 3

    神經纖維肉瘤是較少見的一種腫瘤,占惡性軟組織腫瘤的5%~10%.發病年齡以青年和中年多見.好發部位多在頭頸部、臀部、四肢及腹膜後等,亦可發生在背部、腹... [详细]

    2021-12-25 05:25:00 admin

    根尖周病 慢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 牙根尖周炎

    根尖周病 慢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 牙根尖周炎

    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病是指局限於根尖部的牙周組織,包括牙骨質、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癥.從病理上又分漿液性和化膿性根尖周炎.... [详细]

    2021-12-24 14:45:00 admin

    筋瘤

    筋瘤

    筋瘤是以筋脈色紫、盤曲突起如蚯蚓狀、形成團塊為主要表現的淺表靜脈病變.《外科正宗》雲:“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筋瘤好發於... [详细]

    2021-12-25 14:23:00 admin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 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 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稱為主動脈瓣下肌性梗阻.Davies於1952年報道一傢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發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間隔高度肥厚,其... [详细]

    2021-12-25 11:40:00 admin

    猝死 R96.001

    猝死 R96.001

    世界衛生組織定為急性癥狀發生後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特點:①死亡急驟,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详细]

    2021-12-25 14:26:00 admin
关于我们
返回顶部